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茄果类论文--番茄(西红柿)论文

番茄中油菜素内酯缓解氧化锌纳米颗粒胁迫及褪黑素在硒诱导镉胁迫抗性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略词表第12-18页
1 引言第18-39页
    1.1 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第18-20页
        1.1.1 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第18-19页
        1.1.2 重金属对植物的氧化损伤第19-20页
        1.1.3 重金属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20页
    1.2 金属纳米颗粒对植物的影响第20-24页
        1.2.1 金属纳米颗粒(MNPs)的毒性机理第21-22页
        1.2.2 金属纳米颗粒(MNPs)在植物中的吸收和运输第22-23页
        1.2.3 金属纳米颗粒(MNPs)对植物的毒害作用第23-24页
    1.3 植物对重金属的胁迫抗性机制第24-28页
        1.3.1 植物螯合肽(PCs)第24-26页
        1.3.2 金属硫因(MTs)第26-27页
        1.3.3 脯氨酸(Pro)第27页
        1.3.4 抗氧化系统第27-28页
        1.3.5 根系分泌物第28页
    1.4 BR对植物的抗性的调控及在植物重金属胁迫响应中的作用第28-31页
        1.4.1 BR对植物抗性的调控第29-30页
        1.4.2 BR在植物重金属胁迫响应中的作用第30-31页
    1.5 Se对植物的影响及重金属抗性的调控第31-35页
        1.5.1 Se的形态及分布第31页
        1.5.2 Se的吸收、转运和代谢第31-33页
        1.5.3 Se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第33-34页
        1.5.4 Se对植物抗性的影响第34页
        1.5.5 Se对重金属胁迫抗性的影响第34-35页
    1.6 褪黑素对植物的影响及抗性的调控第35-37页
        1.6.1 褪黑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35-36页
        1.6.2 褪黑素对植物生物胁迫抗性的影响第36-37页
        1.6.3 褪黑素对植物非生物胁迫抗性的影响第37页
    1.7 本文的研究目的第37-39页
2 BR在缓解ZnO NPs对番茄毒害中的作用第39-57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41-45页
        2.1.1 MNPs的准备第41页
        2.1.2 植物材料和处理第41页
        2.1.3 形态参数和根系活力的测定第41-42页
        2.1.4 H_2O_2定量及组织化学染色第42-43页
        2.1.5 膜脂过氧化检测第43页
        2.1.6 抗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第43-44页
        2.1.7 谷胱甘肽含量的测定第44页
        2.1.8 总RNA提取和基因表达分析第44-45页
        2.1.9 Zn含量的测定第45页
        2.1.10 方差分析第45页
    2.2 结果第45-52页
        2.2.1 ZnO NPs对番茄幼苗生长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第45页
        2.2.2 BR提高ZnO NPs胁迫下番茄幼苗的的生长第45-47页
        2.2.3 BR降低ZnO NPs引起的H_2O_2积累和膜脂过氧化程度第47-48页
        2.2.4 ZnO NPs胁迫下BR促进番茄抗氧化物酶活性和氧化还原平衡第48-50页
        2.2.5 BR在ZnO NPs胁迫下上调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第50-51页
        2.2.6 BR降低ZnO NPs胁迫下番茄Zn的积累第51-52页
    2.3 讨论第52-57页
3 不同形态Se对番茄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第57-73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9-62页
        3.1.1 植物材料和处理第59-60页
        3.1.2 形态参数和光合速率的测定第60页
        3.1.3 总硒含量的测定第60页
        3.1.4 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第60页
        3.1.5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的测定第60-61页
        3.1.6 谷胱甘肽的测定第61页
        3.1.7 内源褪黑素及前体的提取和测定第61页
        3.1.8 总RNA提取和基因表达分析第61-62页
        3.1.9 方差分析第62页
    3.2 结果第62-66页
        3.2.1 不同形态Se对番茄生长的影响第62页
        3.2.2 番茄植株对不同形态Se的吸收和转移第62-63页
        3.2.3 不同形态Se对番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第63-64页
        3.2.4 不同形态Se对番茄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第64-65页
        3.2.5 不同形态Se对番茄褪黑素的影响第65-66页
    3.3 讨论第66-73页
4 褪黑素在Se缓解Cd毒害中的作用机制第73-86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75-77页
        4.1.1 植物材料和处理第75页
        4.1.2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载体设计和和病毒侵染第75-76页
        4.1.3 叶绿素荧光的测定第76页
        4.1.4 叶片电导率的测定第76页
        4.1.5 内源褪黑素及前体的提取和测定第76页
        4.1.6 谷胱甘肽(GSH)和植物螯合肽(PCs)的测定第76页
        4.1.7 总RNA提取和基因表达分析第76-77页
        4.1.8 方差分析第77页
    4.2 结果第77-82页
        4.2.1 不同形态Se对番茄镉胁迫的缓解作用第77页
        4.2.2 褪黑素在Se介导的番茄Cd胁迫抗性中的作用第77-80页
        4.2.3 GSH和PCs在Se和褪黑素介导的番茄Cd胁迫抗性中的作用第80-82页
    4.3 讨论第82-86页
5 结论与展望第86-90页
参考文献第90-113页
附表第113-116页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DNA甲基化和microRNA调控红梨果皮着色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卵巢癌顺铂耐药相关基因间长非编码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