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河流论文

汉江流域上游氮污染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来源解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2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9页
        1.1.1 水体氮污染现状第14-15页
        1.1.2 水体氮污染来源第15-18页
        1.1.3 水体氮污染的危害第18-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8页
        1.2.1 水体氮污染来源第19-26页
        1.2.2 氢氧同位素在源解析中的应用第26页
        1.2.3 汉江中上游的相关研究第26-28页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第28-30页
        1.3.1 研究内容第28-29页
        1.3.2 研究目标第29页
        1.3.3 研究意义第29-30页
    1.4 技术路线第30-32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32-38页
    2.1 汉江上游第32-35页
        2.1.1 水系水文第32-33页
        2.1.2 气候降水第33页
        2.1.3 地质地貌第33-34页
        2.1.4 土壤植被第34页
        2.1.5 社会经济第34-35页
    2.2 金水河流域第35-38页
        2.2.1 水系水文第35页
        2.2.2 气候降水第35页
        2.2.3 地形地貌第35页
        2.2.4 土壤植被第35-36页
        2.2.5 社会经济第36-38页
第三章 汉江上游水体氮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第38-54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8-40页
        3.2.1 样点设置第38-39页
        3.2.2 样品采集与测定第39-40页
        3.2.3 数据分析第40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0-50页
        3.3.1 水环境指标的时空变化第40-42页
        3.3.2 水体氮污染的时间变异分析第42-48页
        3.3.3 水体氮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第48-49页
        3.3.4 河流氮污染与水体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第49-50页
    3.4 讨论第50-51页
    3.5 小结第51-54页
第四章 汉江上游水体硝酸盐污染的来源解析第54-70页
    4.1 引言第54页
    4.2 采样与分析方法第54-59页
        4.2.1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第54-59页
        4.2.2 分析方法第59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9-66页
        4.3.1 水体氘氧同位素特征第59-60页
        4.3.2 水体硝酸盐氮同位素的特征值及其影响因子第60-65页
        4.3.3 水体硝酸盐的氧同位素特征值第65-66页
    4.4 讨论第66-68页
    4.5 小结第68-70页
第五章 金水河水体氮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第70-80页
    5.1 实验设计第70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70-72页
        5.2.1 研究区域第70-72页
        5.2.2 样品采集第72页
        5.2.3 数据分析第72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72-77页
        5.3.1 水文化学特征的分析第72-74页
        5.3.2 水体氮污染的时间变异分析第74-75页
        5.3.3 水体氮污染的空间变化分析第75-76页
        5.3.4 水体氮污染评价第76-77页
    5.4 讨论第77-78页
    5.5 小结第78-80页
第六章 金水河水体硝酸盐污染的来源解析第80-86页
    6.1 实验设计第80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80页
        6.2.1 采样与保存第80页
        6.2.2 分析方法第80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80-83页
        6.3.1 水体硝酸盐氮同位素值的时空变化第80-81页
        6.3.2 环境因子对氮同位素的影响第81-83页
    6.4 讨论第83-85页
    6.5 小结第85-86页
第七章 金水河流域水体悬浮颗粒物~(15)N的分布及生物地球化学意义第86-94页
    7.1 引言第86页
    7.2 材料与方法第86-87页
    7.3 结果第87-88页
        7.3.1 水体悬浮颗粒物氮同位素的时空变化第87页
        7.3.2 水环境因子对悬浮颗粒物氮同位素的影响第87-88页
    7.4 讨论第88-92页
        7.4.1 金水河水体悬浮颗粒物氮的来源第88-89页
        7.4.2 水体悬浮颗粒物δ~(15)N分布的环境意义第89-91页
        7.4.3 金水河水体中溶解态硝酸盐δ~(15)N与悬浮颗粒有机物δ~(15)N之间的相互关系第91-92页
    7.5 小结第92-94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94-98页
    8.1 主要研究结论第94-95页
    8.2 创新点第95-96页
    8.3 研究展望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18页
致谢第118-120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种马先蒿属植物花部性状居群间的分异与传粉适应
下一篇:拟南芥表皮蜡质合成相关基因CER17的功能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