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5-24页 |
1.1 开花植物的传粉 | 第15-18页 |
1.1.1 传粉媒介与传粉模式 | 第16页 |
1.1.2 虫媒传粉与传粉适应 | 第16-17页 |
1.1.3 花粉限制与环境变化 | 第17-18页 |
1.2 植物的繁育系统和传粉适应 | 第18-20页 |
1.2.1 交配系统以及进化 | 第19-20页 |
1.2.2 花部性状可塑性与植物的繁殖策略 | 第20页 |
1.3 选题背景和研究热点 | 第20-21页 |
1.4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 第21-22页 |
1.5 实验材料的选取和本研究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2 管花马先蒿不同海拔居群间的花部性状分异与花粉限制 | 第24-39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25-29页 |
2.2.1 实验材料和研究地点 | 第25-26页 |
2.2.2 野外调查和室内统计 | 第26-28页 |
2.2.3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9-35页 |
2.3.1 传粉者种类,传粉频率和花序内连续访花行为 | 第29-30页 |
2.3.2 自然情况下传粉效率和生殖成功 | 第30-32页 |
2.3.3 人工授粉实验 | 第32页 |
2.3.4 花部性状 | 第32-35页 |
2.4 本章讨论和小结 | 第35-39页 |
2.4.1 花粉限制式样程度和交配系统 | 第36页 |
2.4.2 花部性状的可塑性和交配系统 | 第36-37页 |
2.4.3 小结和展望 | 第37-39页 |
3 移栽管花马先蒿居群的传粉适应以及花部性状的可塑性 | 第39-49页 |
3.1 引言 | 第39-40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40-43页 |
3.2.1 实验材料和移栽设计 | 第40-41页 |
3.2.2 野外调查和室内统计 | 第41-42页 |
3.2.3 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42-43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43-46页 |
3.3.1 开花物候和花部性状 | 第43-44页 |
3.3.2 传粉数据和自然结实 | 第44-46页 |
3.3.3 花粉限制 | 第46页 |
3.4 本章讨论和小结 | 第46-49页 |
3.4.1 生境变化和传粉适应 | 第46-47页 |
3.4.2 花部性状的表型可塑性 | 第47-48页 |
3.4.3 移栽实验和植物开花的资源分配 | 第48页 |
3.4.4 小结和展望 | 第48-49页 |
4 不同生境类型拟鼻花马先蒿的居群分化与传粉适应 | 第49-67页 |
4.1 引言 | 第49-51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51-55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4.2.2 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 | 第51-54页 |
4.2.3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54-55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55-63页 |
4.3.1 拟鼻花马先蒿的居群分化和影响因子 | 第55-58页 |
4.3.2 不同生境居群植物—传粉者关系差异 | 第58-63页 |
4.4 本章讨论和小结 | 第63-67页 |
4.4.1 居群分化和环境因子 | 第63页 |
4.4.2 生境不同和居群的结实差异 | 第63-64页 |
4.4.3 生境不同与传粉者介导的花部性状分化 | 第64-65页 |
4.4.4 环境变化、居群分化与植物-传粉者协同进化 | 第65页 |
4.4.5 小结和展望 | 第65-67页 |
5 拟鼻花马先蒿居群间传粉熊蜂构成以及生殖成功的差异 | 第67-80页 |
5.1 引言 | 第67-68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68-71页 |
5.2.1 实验材料与研究地点 | 第68页 |
5.2.2 传粉者构成和传粉行为 | 第68-69页 |
5.2.3 植物居群的自然结实和花部特征 | 第69-70页 |
5.2.4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70-71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71-77页 |
5.3.1 传粉者构成和传粉者行为 | 第71-74页 |
5.3.2 传粉效率、座果率和单花种子产量 | 第74-75页 |
5.3.3 补充授粉实验 | 第75-77页 |
5.3.4 花部性状 | 第77页 |
5.4 本章讨论和小结 | 第77-80页 |
5.4.1 传粉者构成的差异对结实和坐果的影响 | 第77-78页 |
5.4.2 花粉限制和资源限制 | 第78页 |
5.4.3 花部性状的分异和适应意义 | 第78页 |
5.4.4 小结和展望 | 第78-80页 |
6 居群间和居群内拟鼻花马先蒿不同时期花的性状分异与传粉适应 | 第80-94页 |
6.1 引言 | 第80-81页 |
6.2 材料与方法 | 第81-84页 |
6.2.1 实验材料和研究地点 | 第81-82页 |
6.2.2 野外调查和数据收集 | 第82-83页 |
6.2.3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83-84页 |
6.3 实验结果 | 第84-91页 |
6.3.1 开花密度和传粉观察 | 第84-85页 |
6.3.2 传粉效率和自然结实 | 第85-87页 |
6.3.3 花粉补偿实验 | 第87-89页 |
6.3.4 花部性状 | 第89-91页 |
6.4 本章讨论和小结 | 第91-94页 |
6.4.1 不同开花时期居群的花粉限制 | 第91页 |
6.4.2 不同开花时期居群的开花策略 | 第91-92页 |
6.4.3 传粉者活动的时空变化和植物的繁育系统适应性进化 | 第92-93页 |
6.4.4 小结和展望 | 第93-94页 |
7 总结和展望 | 第94-97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94-95页 |
7.2 展望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13页 |
附录 | 第113-121页 |
致谢 | 第121-123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