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拟南芥表皮蜡质合成相关基因CER17的功能解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本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14-24页
        1.2.1 质体中脂肪酸从头合成第15-16页
        1.2.2 超长链脂肪酸合成第16-18页
        1.2.3 表皮蜡质合成途径第18-20页
        1.2.4 表皮蜡质转运第20-21页
        1.2.5 表皮蜡质合成调控基因第21-24页
    1.3 研究内容第24-27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7-47页
    2.1 实验材料第27-29页
        2.1.1 植物材料第27页
        2.1.2 菌株和载体第27-28页
        2.1.3 化学试剂第28页
        2.1.4 常用培养基第28-29页
        2.1.5 仪器与耗材第29页
    2.2 常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第29-37页
        2.2.1 拟南芥DNA粗提取第29-30页
        2.2.2 CTAB方法提取拟南芥DNA第30页
        2.2.3 Trizol方法拟南芥RNA第30-31页
        2.2.4 酿酒酵母RNA提取第31页
        2.2.5 RNA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条链第31-32页
        2.2.6 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第32页
        2.2.7 载体构建用PCR反应第32-33页
        2.2.8 半定量RT-PCR第33页
        2.2.9 荧光定量PCR第33-34页
        2.2.10 限制性内切酶消化DNA第34页
        2.2.11 DNA纯化回收第34页
        2.2.12 T4连接反应第34-35页
        2.2.13 大肠杆菌超级感受态细胞制备第35页
        2.2.14 大肠杆菌转化第35页
        2.2.15 大肠杆菌菌液PCR第35-36页
        2.2.16 质粒提取第36页
        2.2.17 酿酒酵母转化第36页
        2.2.18 酵母菌液PCR第36-37页
        2.2.19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第37页
        2.2.20 农杆菌转化第37页
        2.2.21 农杆菌菌落PCR第37页
    2.3 常用生理生化实验方法第37-40页
        2.3.1 农杆菌转化拟南芥第37-38页
        2.3.2 拟南芥转基因种子筛选第38页
        2.3.3 拟南芥的有性杂交第38页
        2.3.4 失水实验第38-39页
        2.3.5 甲苯胺蓝染色(TB staining)第39页
        2.3.6 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第39页
        2.3.7 表皮蜡质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第39-40页
        2.3.8 拟南芥原生质体转化第40页
        2.3.9 烟草表皮细胞瞬时转化第40页
    2.4 常用色谱分析方法第40-47页
        2.4.1 拟南芥表皮蜡质含量测定第40-41页
        2.4.2 薄层色谱方法分离表皮蜡质组分第41-42页
        2.4.3 拟南芥表皮层角质单体含量测定第42-43页
        2.4.4 酵母脂质组分测定第43-47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47-91页
    3.1 蜡质突变体cer17-1表型分析第47-50页
        3.1.1 蜡质突变体cer17-1的花序茎表皮蜡质晶体结构分析第47-48页
        3.1.2 蜡质突变体cer17-1花序茎表皮蜡质含量分析第48-49页
        3.1.3 小结第49-50页
    3.2 蜡质基因CER17的克隆第50-58页
        3.2.1 CER17基因精细定位第50-51页
        3.2.2 酵母异源表达验证mCER17功能第51-55页
        3.2.3 CER17/ADS4基因T-DNA插入突变体分离第55-56页
        3.2.4 等位测试第56-57页
        3.2.5 小结第57-58页
    3.3 CER17/ADS4蛋白亚细胞定位第58-61页
        3.3.1 ADS基因家族成员聚类分析第58-59页
        3.3.2 CER17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第59-61页
    3.4 CER17基因时空表达模式分析第61-65页
        3.4.1 ADS基因的基因芯片数据分析第61-62页
        3.4.2 qRT-PCR检测不同组织器官CER17/ADS4基因表达第62页
        3.4.3 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第62-65页
    3.5 cer17突变体花序茎顶部和基部表皮蜡质分析第65-68页
        3.5.1 蜡质突变体cer17花序茎表皮蜡质晶体结构分析第65-66页
        3.5.2 蜡质突变体cer17花序茎表皮蜡质含量分析第66-68页
    3.6 CER17/ADS4参与拟南芥表皮蜡质中超长链不饱和脂肪醇的合成第68-71页
    3.7 CER17和CER4基因共同参与超长链饱和脂肪醇的合成第71-79页
        3.7.1 CER17/ADS4蛋白底物分析第71-73页
        3.7.2 CER4参与超长链不饱和脂肪醇的合成第73-74页
        3.7.3 酿酒酵母中重建超长链不饱和脂肪醇合成途径第74-79页
    3.8 蜡质基因CER17参与角质合成通路的功能解析第79-86页
        3.8.1 CER17参与了角质合成第79-81页
        3.8.2 CER17与LACS1在表皮角质层结构的形成上存在遗传上相互作用第81-85页
        3.8.3 LACS2相对CER17基因表现为上位遗传第85-86页
    3.9 讨论第86-91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91-93页
    4.1 结论第91页
    4.2 研究展望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5页
附录A 引物汇总第105-107页
附录B 载体图谱第107-111页
附录C 缩略词表第111-113页
致谢第113-115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江流域上游氮污染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来源解析
下一篇: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降解偶氮染料的机理及偶氮还原酶活性位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