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20页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9-13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9-12页
        1.1.2 选题的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3-16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3-14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4-16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6-18页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8-20页
        1.4.1 本文的创新第18-19页
        1.4.2 本文的不足第19-20页
2 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界定与理论分析第20-29页
    2.1 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定义第20-21页
        2.1.1 货币政策的定义第20页
        2.1.2 货币政策工具的定义第20页
        2.1.3 经济增长的定义第20-21页
    2.2 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第21-29页
        2.2.1 货币政策工具的构成第21-22页
        2.2.2 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与非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第22-25页
        2.2.3 货币政策工具对促进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第25-29页
3 危机后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和改革第29-38页
    3.1 美国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和改革第29-31页
        3.1.1 美联储采取多种货币工具并关注短期资金面的调控第29-30页
        3.1.2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工具改革覆盖面广第30-31页
    3.2 日本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和改革第31-33页
        3.2.1 日本货币政策工具重在引导低利率水平第31-32页
        3.2.2 日本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更具有针对性第32-33页
    3.3 欧洲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和改革第33-36页
        3.3.1 欧盟货币政策工具纾解欧元区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局面第33-35页
        3.3.2 英国货币政策工具设计更完善第35-36页
    3.4 各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分析第36-38页
        3.4.1 各国货币政策工具的相同点第36页
        3.4.2 各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不同点第36-38页
4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定性分析第38-59页
    4.1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在经济增长背景下的现状分析第38-40页
        4.1.1 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量稳中有升第38-39页
        4.1.2 公开市场业务和借贷便利类工具操作常态化第39页
        4.1.3 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相互配合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第39-40页
    4.2 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第40-42页
        4.2.1 传统的利率渠道不能有效的传递货币政策意图第40-41页
        4.2.2 央行通过信贷渠道有效的投放流动性第41-42页
    4.3 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渠道分析第42-51页
        4.3.1 引导长期低利率的形成促进消费和投资第43-45页
        4.3.2 直接流动性投放渠道第45-48页
        4.3.3 央行通过改变资产组合结构支持国民经济的特殊领域和重点环节第48-51页
    4.4 货币政策工具对实现经济增长最终目标的影响第51-54页
        4.4.1 货币政策工具能够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第51-52页
        4.4.2 货币政策工具助力经济结构调整第52页
        4.4.3 货币政策工具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第52-53页
        4.4.4 货币政策工具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第53-54页
    4.5 危机后影响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增长效果的因素分析第54-57页
        4.5.1 宏观经济状况复杂多变导致货币政策时滞较长第54-55页
        4.5.2 商业银行的贷款偏好导致货币政策工具操作意图不能有效传递第55-56页
        4.5.3 金融市场容量有限使货币政策工具操作不能波及所有经济主体第56-57页
        4.5.4 信息的不完善及信息传递渠道的不畅第57页
    4.6 小结第57-59页
5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第59-67页
    5.1 变量的选取和数据说明第59-60页
        5.1.1 变量的选取说明第59页
        5.1.2 样本数据的选取及处理第59-60页
    5.2 变量的检验第60-62页
        5.2.1 单位根检验第60页
        5.2.2 格兰杰检验第60-61页
        5.2.3 协整关系检验第61-62页
    5.3 模型的建立及结果分析第62-66页
        5.3.1 VAR模型的建立及结果分析第62-63页
        5.3.2 脉冲影响分析第63-65页
        5.3.3 方差分解分析第65-66页
    5.4 小结第66-67页
6 结论及政策建议第67-72页
    6.1 结论第67-68页
    6.2 政策建议第68-72页
        6.2.1 以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来优化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第68-69页
        6.2.2 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并加强利率政策制定的谨慎性第69页
        6.2.3 保持货币供应量的规则和稳定增长第69页
        6.2.4 加强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第69-70页
        6.2.5 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第70页
        6.2.6 加快金融市场体系协调发展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后记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开市场操作对我国债券市场价格影响实证研究
下一篇:融资融券对中国股市波动性影响的研究--基于沪市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