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6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1.3 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24页 |
2.1 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研究 | 第17-19页 |
2.1.1 股权激励同公司业绩存在正相关关系 | 第17页 |
2.1.2 股权激励同公司业绩存在非线性关系 | 第17-18页 |
2.1.3 股权激励同公司业绩之间负相关或不相关 | 第18-19页 |
2.2 影响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因素研究 | 第19-22页 |
2.2.1 基于外部制度视角的研究 | 第19-20页 |
2.2.2 基于内部视角的研究 | 第20-22页 |
2.3 文献评述与启示 | 第22-24页 |
3 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基本理论 | 第24-28页 |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4-25页 |
3.1.1 员工股权激励的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3.1.2 公司业绩的概念界定 | 第25页 |
3.1.3 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界定 | 第25页 |
3.2 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3.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5-26页 |
3.2.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6-27页 |
3.2.3 管理层权力论 | 第27-28页 |
4 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理论分析及假设提出 | 第28-36页 |
4.1 高新技术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现状 | 第28-31页 |
4.1.1 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实施数量及行业分布分析 | 第28-29页 |
4.1.2 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方式分析 | 第29-30页 |
4.1.3 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授予对象及比例分析 | 第30页 |
4.1.4 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有效期分析 | 第30-31页 |
4.2 高新技术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内在动机 | 第31-32页 |
4.2.1 降低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 | 第31页 |
4.2.2 调动核心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第31-32页 |
4.2.3 解决信息技术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 | 第32页 |
4.3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 第32-36页 |
4.3.1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股权激励的有效性理论分析及假设提出 | 第32-33页 |
4.3.2 员工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理论分析及假设提出 | 第33-36页 |
5 研究设计 | 第36-42页 |
5.1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 第36页 |
5.2 变量设计 | 第36-40页 |
5.2.1 被解释变量 | 第36-37页 |
5.2.2 解释变量 | 第37页 |
5.2.3 控制变量 | 第37-40页 |
5.3 模型设计 | 第40-42页 |
6 实证分析 | 第42-58页 |
6.1 配对检验 | 第42-46页 |
6.1.1 成对样本T检验 | 第42-43页 |
6.1.2 PSM倾向得分匹配法 | 第43-46页 |
6.2 描述性统计 | 第46-48页 |
6.2.1 全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第46-47页 |
6.2.2 不同产权性质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第47-48页 |
6.3 相关性检验 | 第48-51页 |
6.4 多元回归分析 | 第51-55页 |
6.5 稳健性检验 | 第55-58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58-61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8-59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59-60页 |
7.3 研究局限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