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1 过敏反应机理及其临床症状 | 第12页 |
2 花生中蛋白质和致敏蛋白成分 | 第12-17页 |
2.1 花生中蛋白质 | 第12-13页 |
2.2 花生中主要过敏蛋白组分 | 第13-17页 |
3 花生脱敏方法 | 第17-21页 |
3.1 物理方法 | 第17-19页 |
3.2 酶处理 | 第19-20页 |
3.3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20页 |
3.4 发芽处理 | 第20-21页 |
4 种子发芽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变化 | 第21-23页 |
4.1 水分吸收 | 第21页 |
4.2 胚根伸长 | 第21-22页 |
4.3 呼吸增强 | 第22页 |
4.4 抗营养因子降解 | 第22页 |
4.5 发芽对种子蛋白质影响 | 第22-23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3-26页 |
5.1 本研究目的意义 | 第23-24页 |
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发芽过程中花生种子生理生化的变化 | 第26-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26-27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27页 |
1.4 花生发芽工艺 | 第27-28页 |
1.5 指标测定 | 第28-29页 |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9-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6页 |
2.1 花生发芽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 | 第30-31页 |
2.2 花生发芽过程中可溶性蛋白的变化 | 第31页 |
2.3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及主要组分含量的变化 | 第31-33页 |
2.4 花生发芽过程中蛋白酶活力的变化 | 第33-34页 |
2.5 花生发芽过程中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34-35页 |
2.6 花生发芽过程中主要过敏原Ara h 1的变化 | 第35-36页 |
3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发芽过程中酶处理对花生种子生理生化及过敏原Ara h 1的影响 | 第38-6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39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39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39页 |
1.4 花生发芽工艺 | 第39页 |
1.5 指标测定 | 第39-40页 |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58页 |
2.1 EJ处理花生发芽过程中各项指标及过敏原Ara h 1测定 | 第40-45页 |
2.2 不同浓度的EP处理对花生发芽过程中生理指标及过敏原影响 | 第45-50页 |
2.3 不同浓度的EJP处理对花生发芽生理指标及过敏原影响 | 第50-58页 |
3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发芽过程中金属离子对花生种子生理生化及过敏原Ara h 1的影响 | 第60-8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1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60-61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61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61页 |
1.4 实验方法 | 第61页 |
1.5 指标测定 | 第61页 |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6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1-80页 |
2.1 Na~+对花生生理指标及过敏原影响 | 第61-67页 |
2.2 Mg~(2+)对花生生理指标及过敏原影响 | 第67-72页 |
2.3 Ca~(2+)对花生生理指标及过敏原的影响 | 第72-78页 |
2.4 主成分分析 | 第78-80页 |
3 小结 | 第80-82页 |
第五章 不同热加工对花生可溶性蛋白及过敏原Ara h 1的影响 | 第82-9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2-84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82-83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83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83页 |
1.4 花生发芽工艺 | 第83页 |
1.5 热加工方法 | 第83页 |
1.6 样品指标的测定 | 第83-84页 |
1.7 数据分析 | 第8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4-89页 |
2.1 煮处理对发芽花生可溶性蛋白和过敏原Ara h 1含量的影响 | 第84-86页 |
2.2 烘烤处理对发芽花生可溶性蛋白和过敏原Arah1含量的影响 | 第86-88页 |
2.3 不同条件下的煎炸处理对发芽花生可溶性蛋白和过敏原Arah 1含量的影响 | 第88-89页 |
3 本章小结 | 第89-92页 |
全文总结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