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各国对外贸易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地方对外贸易论文

张家港保税区转型发展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选题背景第12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3-17页
        1.3.1 保税区发展相关研究第13-15页
        1.3.2 经济转型相关研究第15-17页
        1.3.3 研究述评第17页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7-18页
        1.4.1 研究目标第17-18页
        1.4.2 研究内容第18页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8-21页
        1.5.1 研究方法第18-20页
        1.5.2 技术路线第20-21页
    1.6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21-22页
        1.6.1 可能的创新第21页
        1.6.2 存在的不足第21-22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22-30页
    2.1 相关概念综述第22-27页
        2.1.1 区域经济第22-23页
        2.1.2 经济功能区第23页
        2.1.3 保税区第23-24页
        2.1.4 自贸区第24-25页
        2.1.5 产业新城第25-26页
        2.1.6 转型发展第26页
        2.1.7 保税区的转型发展第26-27页
    2.2 理论基础第27-30页
        2.2.1 新产业区理论第27-28页
        2.2.2 竞争力理论第28页
        2.2.3 增长极理论第28-30页
第3章 保税区转型发展的条件及进程分析第30-38页
    3.1 保税区转型发展的客观需求第30-31页
    3.2 保税区转型发展的理论依据第31页
    3.3 保税区转型发展的条件分析第31-33页
        3.3.1 转型所需生产要素条件第31-32页
        3.3.2 转型考虑相关产业表现第32页
        3.3.3 转型的需求条件第32-33页
        3.3.4 转型的战略布局第33页
        3.3.5 转型所需考虑的政府相关因素第33页
    3.4 保税区转型发展的进程演化第33-38页
        3.4.1 实现区港联动第34-35页
        3.4.2 延伸区港联动的功能第35页
        3.4.3 自由贸易区的形成第35-38页
第4章 张家港保税区发展现状及转型的SWOT分析第38-56页
    4.1 张家港保税区发展现状及成因分析第38-46页
        4.1.1 张家港保税区发展概况特点第38-44页
        4.1.2 张家港保税区目前存在的问题第44页
        4.1.3 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第44-46页
    4.2 张家港保税区转型的SWOT分析第46-56页
        4.2.1 保税区转型发展的优势第47-50页
        4.2.2 保税区转型发展的劣势第50-51页
        4.2.3 保税区转型发展的机遇第51-52页
        4.2.4 保税区转型发展的威胁第52-53页
        4.2.5 保税区转型发展的策略第53-56页
第5章 国内外相关经济功能区转型的经验与启示第56-66页
    5.1 国外经济开发区转型案例第56-59页
        5.1.1 韩国大德技术开发区第56-57页
        5.1.2 美国硅谷第57-59页
    5.2 国内经济开发区转型案例第59-64页
        5.2.1 天津滨海新区第59-62页
        5.2.2 苏州工业园区第62-64页
    5.3 经验与启示第64-66页
第6章 完善张家港保税区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第66-74页
    6.1 转型发展整体目标第66页
    6.2 转型发展实施战略第66-68页
        6.2.1 包容增长,整体发展战略第66-67页
        6.2.2 港区先导,辐射发展战略第67页
        6.2.3 产业创新,开发开放战略第67页
        6.2.4 交通整合,链接发展战略第67页
        6.2.5 多元联动,整合发展战略第67-68页
        6.2.6 人才引领,创新发展战略第68页
    6.3 转型发展具体对策第68-72页
        6.3.1 实施向具有自贸区特点的现代化产业新城转型的战略定位第68-69页
        6.3.2 强化科技创新意识,提升产业运作能力第69-70页
        6.3.3 在循环经济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第70-71页
        6.3.4 加速城乡一体化新城建设第71-72页
    6.4 转型发展政策保障第72-74页
        6.4.1 积极对上协调,争取制度空间第72-73页
        6.4.2 加强横向协调,完善法律法规第73页
        6.4.3 完善规划的制定与约束第73页
        6.4.4 实施联动的行政执法第73-74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8页
    7.1 结论第74-75页
    7.2 展望第75-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信息公开视域下的国家秘密保护制度研究
下一篇:军转干部计划安置现存困境及对策研究--以南京市秦淮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