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3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意义 | 第7-8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苏联专家来哈工大 | 第13-20页 |
第一节 苏联专家来哈工大的背景 | 第13-17页 |
一、中苏关系:向苏联学习 | 第13-15页 |
二、历史渊源:哈工大的俄式传统 | 第15-16页 |
三、现实因素:优越的地理位置 | 第16-17页 |
第二节 苏联专家的到来 | 第17-19页 |
一、基本情况介绍 | 第17-18页 |
二、哈工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 第18-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苏联专家在哈工大 | 第20-27页 |
第一节 苏联专家的工作内容 | 第20-22页 |
一、介绍苏联高等教育体制,制定哈工大发展战略 | 第20页 |
二、增设院系,开设课程,承担教学任务,撰写教材 | 第20-21页 |
三、指导科学研究工作 | 第21页 |
四、协助进行院系调整工作 | 第21页 |
五、承担全国青年教师俄语培训工作 | 第21-22页 |
六、从电机系的建设看苏联专家的工作 | 第22页 |
第二节 苏联专家的工作态度 | 第22-24页 |
一、业务上精益求精,有谦虚、严谨的治学和教学作风 | 第22-23页 |
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吃苦耐劳 | 第23页 |
三、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关心学生,提携后进 | 第23-24页 |
第三节 苏联专家的生活情况 | 第24-25页 |
第四节 苏联专家受到的评价 | 第25页 |
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从哈工大苏联专家看苏联高等教育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 第27-35页 |
第一节 苏联专家对哈工大的影响 | 第27-30页 |
一、哈工大苏联专家的贡献 | 第27-29页 |
二、哈工大苏联专家的消极影响 | 第29-30页 |
第二节 苏联高等教育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 第30-33页 |
一、苏联高等教育的特点 | 第30-31页 |
二、苏联高等教育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 第31-33页 |
第三节 中国高等教育全面学习苏联的教训 | 第33-34页 |
一、脱离中国实际 | 第33页 |
二、形成“唯苏独尊”的氛围 | 第33-34页 |
三、院系调整中的弊端 | 第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结语 | 第35-39页 |
一、回顾与总结 | 第35-36页 |
二、提升与拓展 | 第36-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附录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