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地方农业经济论文

基于环境承载力的乡村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选题缘由第11-12页
        1.1.1 新农村建设的需求第11页
        1.1.2 城乡规划的要求第11-12页
        1.1.3 村民的呼唤第12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1 环境承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2 乡村产业发展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页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第15-18页
        1.4.1 研究方法第15-17页
        1.4.2 研究路线第17-18页
    1.5 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2章 基于环境承载力的乡村分类第19-35页
    2.1 研究对象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19-25页
        2.1.1 环境承载力相关概念第19-20页
        2.1.2 乡村产业发展相关概念第20-22页
        2.1.3 环境承载力理论基础第22-23页
        2.1.4 乡村产业发展理论基础第23-25页
    2.2 乡村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第25-27页
        2.2.1 评价因子的影响因素第25-26页
        2.2.2 评价因子的选择第26-27页
        2.2.3 乡村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第27页
    2.3 乡村分类第27-29页
    2.4 各类型乡村的产业特点第29-34页
        2.4.1 弱载型乡村产业特点第29-30页
        2.4.2 中载型乡村产业特点第30-32页
        2.4.3 强载型乡村产业特点第32-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乡村产业发展内容第35-57页
    3.1 乡村产业分类与选择第35-38页
        3.1.1 乡村产业的分类第35-37页
        3.1.2 乡村产业的选择第37-38页
    3.2 乡村产业发展方式确定第38-39页
    3.3 乡村产业空间布局模式探索第39-51页
        3.3.1 平原地区乡村产业空间布局模式第40-45页
        3.3.2 山区乡村产业空间布局模式第45-50页
        3.3.3 各类型乡村产业空间布局模式选择第50-51页
    3.4 乡村产业与环境的平衡发展第51-56页
        3.4.1 农业种植与环境平衡发展第52-53页
        3.4.2 畜牧养殖业与环境平衡发展第53-54页
        3.4.3 工业与环境平衡发展第54页
        3.4.4 旅游业发展与环境平衡发展第54-56页
        3.4.5 各类型乡村产业与环境平衡发展方式选择第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4章 实证研究——以罗田县白莲河乡白杨坪村为例第57-77页
    4.1 乡村现状概况第57-63页
        4.1.1 地理区位第57-58页
        4.1.2 综合用地现状第58-59页
        4.1.3 产业资源现状第59-60页
        4.1.4 现状建设情况第60-62页
        4.1.5 现状综述第62-63页
    4.2 白杨坪村的乡村类型判断第63页
    4.3 相关规划解读与目标定位第63-68页
        4.3.1 相关规划解读第63-68页
        4.3.2 白杨坪村产业发展目标定位第68页
    4.4 产业发展内容第68-76页
        4.4.1 产业类型选择第68-69页
        4.4.2 产业发展方式第69-70页
        4.4.3 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第70-72页
        4.4.4 产业引入发展第72-73页
        4.4.5 产业与环境平衡发展第73-76页
    4.5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5章 结论第77-79页
    5.1 研究的主要结论第77页
    5.2 创新点第77-78页
    5.3 建议与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模糊自整定PID算法的生物反应器控制系统研究
下一篇:新三板信息披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