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导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2.1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 第14-16页 |
1.2.2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 第16-18页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8-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9-21页 |
2. 社会保险基金财会制度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1-31页 |
2.1 社会保险基金的内涵及特征 | 第21-22页 |
2.2 社会保险基金财会制度的内涵及特征 | 第22-24页 |
2.3 社会保险基金财会制度的发展历程简述 | 第24-31页 |
2.3.1 社会保险基金财会制度的初创阶段(1949年—1977年) | 第24-25页 |
2.3.2 社会保险基金财会制度的调整阶段(1978年—1998年) | 第25-27页 |
2.3.3 社会保险基金财会制度的发展阶段(1999年至今) | 第27-31页 |
3.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财会制度运行的现状及问题 | 第31-42页 |
3.1 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问题 | 第31-35页 |
3.1.1 社保基金统账混管,个人账户情况得不到反映 | 第31-33页 |
3.1.2 社保基金收支被虚增或虚减 | 第33-34页 |
3.1.3 机构效率及其相关业务受影响 | 第34-35页 |
3.2 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管理问题 | 第35-38页 |
3.2.1 不合理的纵向政府架构导致基金预算缺位 | 第36页 |
3.2.2 不合理的横向政府架构导致预算权责不清 | 第36-37页 |
3.2.3 预算统计口径不一致,预算编制手段有缺陷 | 第37-38页 |
3.3 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管理问题 | 第38-42页 |
3.3.1 社保基金财政专户的利率计息问题 | 第38-40页 |
3.3.2 金融机构揽存基金,地方财政“权力寻租” | 第40-42页 |
4. 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基金财会制度运行面临的挑战 | 第42-49页 |
4.1 社会保险制度形成新框架 | 第42-43页 |
4.2 社会保险基金增量大,经办机构业务不断整合 | 第43-45页 |
4.3 社会保险相关法律及审计领域发生新变化 | 第45-47页 |
4.4 政府会计及金融体制改革出现新趋势 | 第47-49页 |
5. 国内外社会保险基金财会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 第49-62页 |
5.1 国外社会保险基金财会制度改革的探索 | 第49-55页 |
5.1.1 美国社会保险基金财会制度改革简析 | 第49-52页 |
5.1.2 英国社会保险基金财会制度改革简析 | 第52-55页 |
5.2 国内社会保险基金财会制度改革的探索 | 第55-59页 |
5.2.1 安徽省社会保险基金财会制度改革简析 | 第55-58页 |
5.2.2 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财会制度改革简析 | 第58-59页 |
5.2.3 湖北省社会保险基金财会制度改革简析 | 第59页 |
5.3 国内外社会保险基金财会制度改革的经验启示 | 第59-62页 |
6. 优化我国社会保险基金财会制度的政策建议 | 第62-76页 |
6.1 修正现行社会保险基金财会制度的法律及收支体系 | 第62-65页 |
6.1.1 扩大基金财会制度覆盖范围,提高基金法律层级 | 第62-64页 |
6.1.2 优化社保基金的收支管理流程 | 第64-65页 |
6.2 尝试将权责发生制引入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 | 第65-69页 |
6.2.1 明确政府与市场责任,将分账管理纳入制度考虑 | 第65-66页 |
6.2.2 增设处理基金债权债务关系的会计内容 | 第66-67页 |
6.2.3 整合基金会计科目,完善会计核算类别 | 第67-69页 |
6.3 重视对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管理平衡 | 第69-71页 |
6.3.1 规范预算编制方法,统一数据口径 | 第69-70页 |
6.3.2 突出预算执行,关注绩效考评计划 | 第70-71页 |
6.4 调整社会保险基金在保值增值管理上的规定 | 第71-73页 |
6.4.1 明确利率政策,优化银行存款结构 | 第71-72页 |
6.4.2 采用合理方式,选择基金专户的存放银行 | 第72-73页 |
6.5 严格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信息披露,权衡基金内外监管 | 第73-75页 |
6.6 小结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附录 | 第81-84页 |
后记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