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2页 |
1.3.2 访谈法 | 第12-13页 |
1.3.3 案例研究法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5 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2章 内部控制基本理论 | 第14-17页 |
2.1 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2.1.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4页 |
2.1.2 控制论 | 第14-15页 |
2.1.3 系统论 | 第15页 |
2.2 内部控制要素 | 第15-17页 |
2.2.1 内部控制环境 | 第16页 |
2.2.2 风险评估 | 第16页 |
2.2.3 控制活动 | 第16页 |
2.2.4 信息与沟通 | 第16页 |
2.2.5 监督 | 第16-17页 |
第3章 J单位基本情况及内控现状 | 第17-25页 |
3.1 单位基本情况 | 第17-19页 |
3.1.1 基本职能 | 第17页 |
3.1.2 组织结构 | 第17-18页 |
3.1.3 发展战略 | 第18-19页 |
3.2 内控现状 | 第19-25页 |
3.2.1 内部控制环境 | 第19-20页 |
3.2.2 风险评估 | 第20-21页 |
3.2.3 控制活动 | 第21-23页 |
3.2.4 信息与沟通 | 第23-24页 |
3.2.5 监督 | 第24-25页 |
第4章 J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5-37页 |
4.1 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5-27页 |
4.1.1 内部控制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 | 第25-26页 |
4.1.2 权责分配不清,部门之间存在推诿 | 第26页 |
4.1.3 人员业务素质不强,忽视人才培养 | 第26-27页 |
4.1.4 文化建设形式单一,员工积极性不高 | 第27页 |
4.2 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7-30页 |
4.2.1 目标设定不清晰,未分解至岗位 | 第28页 |
4.2.2 风险意识淡薄,未掌握识别方法 | 第28-29页 |
4.2.3 风险分析未开展,完全被忽略 | 第29页 |
4.2.4 风险应对策略未逐项对应判断 | 第29-30页 |
4.3 控制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0-35页 |
4.3.1 轮岗制度缺失 | 第30页 |
4.3.2 内部授权审批制度未建立 | 第30-31页 |
4.3.3 实物资产控制混乱 | 第31-32页 |
4.3.4 预算编制粗糙,执行审核不严 | 第32-35页 |
4.3.5 绩效考评控制走过场,激励作用不大 | 第35页 |
4.4 信息化程度不高,横向沟通不畅 | 第35-37页 |
第5章 健全J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 第37-49页 |
5.1 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 第37-39页 |
5.1.1 全员参加内控学习,成立内控建设小组 | 第37页 |
5.1.2 编制岗位说明书,做到权责分明 | 第37-38页 |
5.1.3 提高人员综合素质,重视人才培养 | 第38页 |
5.1.4 开展丰富文化活动,提高员工积极性 | 第38-39页 |
5.2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 第39-42页 |
5.2.1 设定清晰目标,细化到岗 | 第39页 |
5.2.2 强化风险意识,科学识别风险 | 第39-40页 |
5.2.3 针对单位实际,开展风险分析 | 第40-41页 |
5.2.4 对应采取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 | 第41-42页 |
5.3 规范控制活动 | 第42-47页 |
5.3.1 建立轮岗制度 | 第42-43页 |
5.3.2 建立内部授权审批制度 | 第43页 |
5.3.3 严控资产管理流转全环节 | 第43-45页 |
5.3.4 科学编制预算,强化预算控制 | 第45-47页 |
5.3.5 建立激励与约束结合的绩效考评机制 | 第47页 |
5.4 加强内外部沟通,推进信息化建设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