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基层政府瞄准识别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 绪论第10-20页
    (一)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第10-12页
        1 选题背景第10-12页
        2 选题意义第12页
    (二)文献综述第12-16页
        1 国内相关文献及其评述第12-15页
        2 国外相关文献及其评述第15-16页
        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16页
    (三)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第16-19页
        1 理论基础第16-18页
        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四)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第19页
    (五)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9-20页
二 我国扶贫治理体系发展及精准扶贫的生成逻辑、内涵第20-25页
    (一)我国扶贫治理体系的发展第20-22页
        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的扶贫治理第20页
        2 以贫困县瞄准为重点的开发式扶贫治理第20-21页
        3 以贫困村瞄准为重点的开发式扶贫治理第21-22页
    (二)精准扶贫的生成逻辑、内涵第22-25页
        1 精准扶贫的生成逻辑第22-23页
        2 精准扶贫的内涵第23-25页
三 精准扶贫背景下的瞄准识别机制第25-30页
    (一)瞄准识别机制的内容第25-28页
        1“瞄准谁”第25-26页
        2“怎样瞄准”第26-27页
        3“谁来瞄准”第27页
        4“用什么瞄准”第27页
        5“瞄准效果怎样”第27-28页
    (二)瞄准识别机制的框架分析第28-30页
        1 精准识别蕴含的瞄准识别机制第28-29页
        2 精准帮扶蕴含的瞄准识别机制第29页
        3 精准管理蕴含的瞄准识别机制第29页
        4 精准考核蕴含的瞄准识别机制第29-30页
四 基层政府瞄准识别机制的地方实践模式、现状第30-41页
    (一)巩义市概况第30-31页
    (二)巩义市扶贫组织架构及职责第31-32页
    (三)巩义市精准扶贫工作中促进贫困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第32-36页
    (四)巩义市某镇精准扶贫的调查问卷研究第36-41页
        1 人口特征第37-38页
        2 劳动力受教育情况第38页
        3 致贫原因分析第38-41页
五 基层政府瞄准识别机制的实践困境第41-45页
    (一)瞄准识别机制中贫困农户识别的技术困境第41-42页
        1 逐级分配指标导致部分贫困农户被排斥第41页
        2 采取非贫困标准导致识别精度下降第41-42页
        3“临界贫困农户”的识别难以确认第42页
    (二)乡村治理现状给精准扶贫带来的困难第42-43页
        1 村庄空心化趋势制约贫困户识别社区监督实施第42页
        2 农村干部老龄化与工作复杂化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第42-43页
    (三)扶贫政策本身的缺陷导致精准扶贫机制难以实施第43-45页
        1 当前的政绩考核体系容易导致扶贫资源瞄准偏离第43页
        2 建档立卡工作的周期性和农户贫困动态性的矛盾第43-45页
六 精准扶贫背景下优化基层政府瞄准识别机制的对策第45-49页
    (一)有关精准识别中的瞄准识别机制的优化建议第45-46页
        1 完善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建立多维贫困识别体系第45页
        2 借助大数据确定跟踪贫困对象第45-46页
    (二)有关精准帮扶中的瞄准识别机制的优化建议第46-47页
        1 完善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善贫困农户生产条件第46页
        2 提高劳动力文化素质,为贫困农户就近务工创造条件第46-47页
    (三)有关精准管理中的瞄准识别机制的优化建议第47-48页
        1 简政放权为贫困户“量身定制”第47页
        2 利用大数据对贫困对象进行动态化监管第47-48页
    (四)有关精准考核中的瞄准识别机制的优化建议第48-49页
        1 对贫困户动态管理和考核评估第48页
        2 健全精准扶贫动态监管与目标考核体系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一)专著类第49页
    (二)中文期刊第49-50页
    (三)学位论文第50-51页
    (四)其他第51-52页
附录 “河南省巩义市精准扶贫中期评价”扶贫对象抽样调查问卷第52-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层国税部门绩效评价优化研究--以B县为例
下一篇:健全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常态化制度研究--以河南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