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并网微逆变器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光伏发电系统的关键部分 | 第9-10页 |
| ·光伏逆变器的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 ·微逆变器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微逆变器的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 ·微逆变器的关键技术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及各章节安排 | 第13-15页 |
| 2 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拓扑结构研究 | 第15-29页 |
| ·微逆变器拓扑结构概述 | 第15-20页 |
| ·逆变器主拓扑结构的分类 | 第15页 |
| ·隔离型DC-DC变换电路 | 第15-19页 |
| ·DC-AC变换电路的拓扑结构 | 第19-20页 |
| ·单端反激拓扑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模式 | 第20-23页 |
| ·单端反激电路的工作原理 | 第20页 |
| ·反激电路的工作模式 | 第20-23页 |
| ·交错反激微逆变器的工作原理 | 第23-27页 |
| ·交错反激微逆变器拓扑结构 | 第23-24页 |
| ·有源钳位的工作原理 | 第24-25页 |
| ·交错反激拓扑结构的工作原理 | 第25-27页 |
| ·仿真验证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3 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的研究 | 第29-41页 |
| ·传统的最大功率跟踪方法 | 第30-31页 |
| ·光伏阵列组合法 | 第30页 |
| ·开路电压比例系数法 | 第30页 |
| ·短路电流比例系数法 | 第30页 |
| ·电流扫描法 | 第30-31页 |
| ·常用的几种MPPT算法 | 第31-35页 |
| ·扰动观察法 | 第31-33页 |
| ·电导增量法 | 第33-34页 |
| ·三点比较法 | 第34-35页 |
| ·一种改进型的MPPT算法 | 第35-38页 |
| ·改进MPPT算法的仿真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4 光伏并网微逆变器控制技术的研究 | 第41-50页 |
| ·正弦波脉冲调制控制技术 | 第41-44页 |
| ·SPWM基本原理 | 第41页 |
| ·SPWM技术实现过程 | 第41-44页 |
| ·光伏并网电流控制技术 | 第44-49页 |
| ·光伏并网控制目标 | 第44-46页 |
| ·控制策略的选定 | 第46-47页 |
| ·电流环PI调节控制器 | 第47页 |
| ·仿真验证 | 第47-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5. 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系统设计 | 第50-63页 |
| ·微逆变器各电路元件的参数计算 | 第50-54页 |
| ·占空比D和匝数比N | 第50页 |
| ·反激MOSFET功率管 | 第50-51页 |
| ·钳位MOSFET选择 | 第51页 |
| ·输出二极管选择 | 第51页 |
| ·全桥晶闸管选择 | 第51-52页 |
| ·高频变压器的参数计算 | 第52-54页 |
| ·处理器的选用 | 第54页 |
| ·微逆变器的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54-56页 |
| ·有源钳位缓冲电路 | 第54页 |
| ·反激MOSFET的栅极驱动 | 第54-55页 |
| ·直流反激电流检测 | 第55页 |
| ·交流电流检测电路 | 第55-56页 |
| ·MOSFET驱动电路 | 第56页 |
| ·微逆变器的系统软件设计 | 第56-60页 |
| ·系统主程序设计 | 第58页 |
| ·eCAP模块设计 | 第58-59页 |
| ·SPWM模块设计 | 第59页 |
| ·PI控制器 | 第59页 |
| ·MPPT控制模块设计 | 第59-60页 |
| ·系统的仿真与实验 | 第60-62页 |
| ·仿真结果 | 第60页 |
| ·实验结果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6 总结和展望 | 第63-64页 |
|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 | 第63页 |
| ·工作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