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施工评价方法和要素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8-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评价框架体系研究 | 第14-27页 |
| ·绿色施工评价框架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14-16页 |
| ·绿色施工评价框架体系的构建方法 | 第16页 |
| ·绿色施工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 | 第16-20页 |
| ·责任主体 | 第17-19页 |
| ·分部评价 | 第19页 |
| ·施工批次评价 | 第19页 |
| ·评价要素 | 第19-20页 |
| ·评价流程 | 第20-27页 |
| ·施工批次评价流程 | 第20-22页 |
| ·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评价流程 | 第22-27页 |
| 第三章 评价方法研究 | 第27-33页 |
| ·评价方法概述 | 第27-29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27页 |
| ·人工神经网络法 | 第27-28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28-29页 |
| ·灰色分析评价法 | 第29页 |
| ·绿色施工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29-33页 |
| ·分批次绿色施工评价方法 | 第30-31页 |
| ·分部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方法 | 第31页 |
| ·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方法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评价要素分析 | 第33-61页 |
| ·施工管理 | 第33-36页 |
| ·控制性要素 | 第33-34页 |
| ·一般性要素 | 第34-36页 |
| ·优选性要素 | 第36页 |
| ·环境保护 | 第36-39页 |
| ·控制性要素 | 第36页 |
| ·一般性要素 | 第36-39页 |
| ·优选性要素 | 第39页 |
| ·能源的有效利用 | 第39-42页 |
| ·控制性要素 | 第39-40页 |
| ·一般性要素 | 第40-42页 |
| ·优选性要素 | 第42页 |
| ·材料的有效利用 | 第42-46页 |
| ·控制性要素 | 第42-43页 |
| ·一般性要素 | 第43-45页 |
| ·优选性要素 | 第45-46页 |
| ·水土资源的充分利用 | 第46-51页 |
| ·控制性要素 | 第46-47页 |
| ·一般性要素 | 第47-51页 |
| ·优选性要素 | 第51页 |
| ·绿色施工性能指标检测 | 第51-61页 |
| ·控制性指标 | 第51-60页 |
| ·优选性指标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 ·结论 | 第61页 |
| ·创新性 | 第61页 |
| ·后期工作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