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层析成像生物信息耦合测试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 ·电学层析成像技术 | 第12-13页 | 
| ·电磁层析成像技术 | 第13-21页 | 
| ·电磁层析成像基本原理 | 第13-14页 | 
| ·电磁层析成像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4-20页 | 
| ·电磁层析成像的技术难点 | 第20-21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21-22页 |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22页 | 
| ·论文组织安排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医学电磁测试理论基础 | 第24-38页 | 
| ·医学电磁成像研究现状 | 第24-28页 | 
| ·医学电磁成像系统的组成及分类 | 第25-27页 | 
| ·主要医学电磁成像技术 | 第27-28页 | 
| ·MIT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 | 第28-34页 | 
| ·MIT物理模型及求解 | 第28-31页 | 
| ·MIT正问题模型 | 第31-34页 | 
| ·生物电信号的物理模型与数学描述 | 第34-36页 | 
| ·生物电信号的物理模型 | 第34页 | 
| ·生物电信号的正问题 | 第34-36页 | 
| ·生物电磁耦合测试的可行性分析 | 第36-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电磁层析成像敏感场分析 | 第38-59页 | 
| ·影响MIT敏感场的因素 | 第38-39页 | 
| ·MIT敏感场灵敏度计算 | 第39-41页 | 
| ·基于数值结果的敏感场分析 | 第41-49页 | 
| ·激励频率对敏感场的影响 | 第42-45页 | 
| ·激励模式对敏感场的影响 | 第45-47页 | 
| ·分布介质电导率对敏感场影响的分析 | 第47-49页 | 
| ·基于灵敏度矩阵的敏感场分析 | 第49-52页 | 
| ·激励频率对敏感场的影响 | 第50-51页 | 
| ·激励模式对敏感场的影响 | 第51-52页 | 
| ·基于阻抗分析的传感器优化 | 第52-58页 | 
| ·MIT传感器线圈阻抗计算 | 第52-54页 | 
| ·不同线材线圈的阻抗分析 | 第54-56页 | 
| ·不同结构线圈的阻抗分析 | 第56-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四章 电磁层析成像测试系统设计 | 第59-68页 | 
| ·电磁层析成像系统结构与功能 | 第59-61页 | 
| ·电磁层析成像模块设计 | 第61-65页 | 
| ·激励源 | 第61-64页 | 
| ·数据采集通道 | 第64-65页 | 
| ·通道切换模块 | 第65页 | 
| ·数据采集与处理程序设计 | 第65-67页 | 
| ·小结 | 第67-68页 | 
| 第五章 内源信号的电磁检测 | 第68-97页 | 
| ·脑电信号模型 | 第68-71页 | 
| ·脑电信号简化模型 | 第68-69页 | 
| ·神经元模型 | 第69-71页 | 
| ·内源信号对图像重建的影响 | 第71-72页 | 
| ·独立成分分析概述 | 第72-77页 | 
| ·独立成分分析法的发展历程 | 第73-74页 | 
| ·独立成分分析法原理与算法 | 第74-77页 | 
| ·内源信号电磁检测的稳态仿真分析 | 第77-79页 | 
| ·单内源模型时域仿真分析 | 第79-89页 | 
| ·频谱结果分析 | 第80-81页 | 
| ·基于ICA法的信号分离 | 第81-88页 | 
| ·基于高阶统计量的信号特征提取 | 第88-89页 | 
| ·双内源模型动态仿真分析 | 第89-92页 | 
| ·微小内源信号的仿真分析 | 第92-96页 | 
| ·小结 | 第96-97页 | 
|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图像重建 | 第97-104页 | 
| ·系统静态测试 | 第97-100页 | 
| ·数据采集通道相位检测 | 第97-98页 | 
| ·盐溶液测试 | 第98-100页 | 
| ·内源信号的测试验证 | 第100-102页 | 
| ·实验设计 | 第100-101页 | 
| ·模拟内源实验测试 | 第101-102页 | 
| ·图像重建 | 第102-103页 | 
| ·小结 | 第103-104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建议 | 第104-106页 | 
| ·总结 | 第104-105页 | 
| ·建议 | 第105-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19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19-121页 | 
| 致谢 | 第121-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