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研究
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四、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五、研究的方法 | 第16页 |
六、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农村小学低段写话教学概述 | 第18-24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一、农村小学 | 第18页 |
二、小学低段 | 第18页 |
三、写话教学 | 第18-19页 |
第二节 语文课标有关要求解读 | 第19-20页 |
一、目标与内容 | 第19-20页 |
二、教学建议 | 第20页 |
三、评价建议 | 第20页 |
第三节 理论依据 | 第20-24页 |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 | 第21-22页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农村小学写话教学现状调查 | 第24-34页 |
第一节 农村小学低段教师写话教学调查 | 第24-28页 |
一、调查对象概况 | 第24-25页 |
二、调查的内容 | 第25-28页 |
第二节 农村小学低段学生写话情况调查 | 第28-31页 |
一、调查对象概况 | 第28-29页 |
二、调查的内容 | 第29-31页 |
第三节 农村小学低段写话教学问题分析 | 第31-34页 |
一、教师对于写话的教学内容开发不足 | 第31-32页 |
二、教师在写话教学中采取的方式单一 | 第32页 |
三、教师对于写话教学的评价缺乏 | 第32-34页 |
第三章开发写话教学内容 | 第34-47页 |
第一节 教材内容 | 第34-40页 |
一、整理教材内容 | 第34-35页 |
二、仿写 | 第35-37页 |
三、补写 | 第37-39页 |
四、续编 | 第39-40页 |
第二节 结合农村特色 | 第40-44页 |
一、结合农村自然景色 | 第41-42页 |
二、结合课余生活 | 第42页 |
三、结合农活、农语 | 第42-44页 |
第三节 结合校本课程 | 第44-47页 |
一、竹笛课 | 第44-45页 |
二、乒乓课 | 第45页 |
三、学校活动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创新写话教学方式 | 第47-54页 |
第一节 传统写话教学方式的反思 | 第47-48页 |
一、用课内词语造句 | 第47页 |
二、照样子,写句子 | 第47-48页 |
三、试卷上的看图写话 | 第48页 |
第二节 写话教学方式的创新 | 第48-51页 |
一、管管闲事,说说心情 | 第48-49页 |
二、涂鸦配笔记 | 第49-50页 |
三、玩写结合 | 第50-51页 |
四、小小诗人 | 第51页 |
第三节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创新方式 | 第51-54页 |
一、小组合作写话作用 | 第51-52页 |
二、合作小组的产生 | 第52-53页 |
三、组内展示与组间展示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加强写话教学评价 | 第54-59页 |
第一节 明确评价的作用 | 第54-55页 |
一、以评价激发写话兴趣 | 第54页 |
二、以评价培养求真精神 | 第54-55页 |
三、以评价发展学生个性 | 第55页 |
第二节 实行多元化评价 | 第55-57页 |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 | 第55-56页 |
二、评价形式多元化 | 第56-57页 |
第三节 写话教学评价要点 | 第57-59页 |
一、“偏爱”后进生 | 第57页 |
二、以引导为主,注重提示 | 第57-58页 |
三、向学生家长传递喜讯 | 第58-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附录 一 | 第62-63页 |
附录 二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