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缩略词表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抗肿瘤药物简介及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1.1 天然抗肿瘤药物 | 第11-12页 |
1.1.2 生物烷化剂 | 第12-13页 |
1.1.3 抗代谢物 | 第13-14页 |
1.1.4 抗肿瘤抗生素 | 第14页 |
1.1.5 抗肿瘤金属化合物 | 第14-15页 |
1.2 5-氟尿嘧啶 | 第15-16页 |
1.3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3.1 环糊精的概念及种类 | 第16页 |
1.3.2 β-环糊精及性质 | 第16-17页 |
1.3.3 β-环糊精的应用 | 第17页 |
1.3.4 羟丙基-β-环糊精 | 第17-18页 |
1.3.5 磺丁基醚-β-环糊精 | 第18页 |
1.4 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的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4.1 磁性纳米颗粒的概述 | 第18-19页 |
1.4.2 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的应用研究 | 第19-21页 |
1.5 聚乙二醇的性质及应用 | 第21-22页 |
1.6 课题的提出 | 第22-23页 |
第二章 β-环糊精/聚乙二醇衍生物修饰Fe_3O_4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载药作用优化 | 第23-36页 |
2.1 前言 | 第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7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23-24页 |
2.2.2 APTES@Fe_3O_4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 第24页 |
2.2.3 APTES@Fe_3O_4纳米颗粒中Fe_3O_4的含量测定 | 第24页 |
2.2.4 系列聚乙二醇羰基二咪唑偶联试剂的制备及表征 | 第24-25页 |
2.2.5 β-环糊精/聚乙二醇衍生物修饰Fe_3O_4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对载药性能优化 | 第25-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5页 |
2.3.1 5-FU标准曲线 | 第27页 |
2.3.2 APTES@Fe_3O_4纳米颗粒的表征 | 第27-30页 |
2.3.3 系列聚乙二醇羰基二咪唑偶联试剂的制备及表征 | 第30-32页 |
2.3.4 β-环糊精/聚乙二醇衍生物修饰 MNPs纳米颗粒对5-FU携载作用 | 第32-35页 |
2.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5-FU@HP-β-CD/PEG4000@MNPs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 第36-46页 |
3.1 前言 | 第3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3.2.1 仪器和试剂 | 第36-37页 |
3.2.2 5-FU@HP-β-CD/PEG4000@MNPs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37页 |
3.3 5-FU@HP-β-CD/PEG4000@MNPs纳米颗粒的表征 | 第37-38页 |
3.3.1 5-FU@HP-β-CD/PEG4000@MNPs纳米颗粒的形貌学表征 | 第37页 |
3.3.2 5-FU@HP-β-CD/PEG4000@MNPs纳米颗粒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7页 |
3.3.3 5-FU@HP-β-CD/PEG4000@MNPs纳米颗粒的X衍射研究 | 第37页 |
3.3.4 5-FU@ HP-β-CD/PEG4000@MNPs纳米颗粒的热重分析 | 第37页 |
3.3.5 5-FU@HP-β-CD/PEG4000@MNPs纳米颗粒的磁学性能 | 第37-38页 |
3.4 5-FU@HP-β-CD/PEG4000@MNPs纳米颗粒中Fe_3O_4含量测定 | 第38页 |
3.5 5-FU@HP-β-CD/PEG4000@MNPs纳米颗粒中 5-FU含量测定 | 第38页 |
3.6 HP-β-CD /PEG4000@MNPs纳米颗粒对 5-FU的载药率研究 | 第38页 |
3.7 5-FU@HP-β-CD/PEG4000@MNPs纳米颗粒体外释药性能研究 | 第38-39页 |
3.8 结果与讨论 | 第39-45页 |
3.8.1 5-FU@HP-β-CD/PEG4000@MNPs纳米颗粒形貌学研究 | 第39-41页 |
3.8.2 5-FU@HP-β-CD/PEG4000@MNPs纳米颗粒红外光谱分析 | 第41页 |
3.8.3 5-FU@HP-β-CD/PEG4000@MNPs纳米颗粒的X衍射研究 | 第41-42页 |
3.8.4 5-FU@HP-β-CD/PEG4000@MNPs纳米颗粒磁学性能研究 | 第42-43页 |
3.8.5 5-FU@HP-β-CD/PEG4000@MNPs纳米颗粒热重分析研究 | 第43-44页 |
3.8.6 5-FU@HP-β-CD/PEG4000@MNPs纳米颗粒中Fe_3O_4含量测定 | 第44页 |
3.8.7 HP-β-CD /PEG4000@MNPs纳米颗粒对 5-FU的载药率研究 | 第44-45页 |
3.8.8 5-FU@HP-β-CD/PEG4000@MNPs纳米颗粒体外释药性能研究 | 第45页 |
3.9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5-FU@HP-β-CD/PEG4000@MNPs纳米颗粒体外抗癌活性研究 | 第46-60页 |
4.1 前言 | 第46页 |
4.2 仪器与试剂 | 第46-47页 |
4.3 试验方法 | 第47-49页 |
4.3.1 细胞株的培养及分组 | 第47-48页 |
4.3.2 药物的配制 | 第48页 |
4.3.3 MTT法检测5-FU@HP-β-CD/PEG4000@MNPs的体外抗癌活性 | 第48-49页 |
4.4 体外溶血试验 | 第49-51页 |
4.4.1 2%的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 第50页 |
4.4.2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 | 第50页 |
4.4.3 肉眼观察法 | 第50-51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51-58页 |
4.5.1 MTT实验结果 | 第51-56页 |
4.5.2 体外溶血试验结果 | 第56-58页 |
4.6 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5-FU@HP-β-CD/PEG4000@MNPs纳米颗粒小鼠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60-69页 |
5.1 前言 | 第60页 |
5.2 仪器与试剂 | 第60-61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5.3.1 H_(22)细胞收集 | 第61页 |
5.3.2 实体瘤模型的建立 | 第61页 |
5.3.3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 | 第61页 |
5.3.4 各项指标的观察 | 第61-62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62-67页 |
5.4.1 一般情况观察 | 第62页 |
5.4.2 各组小鼠体重及肿瘤体积的变化 | 第62-63页 |
5.4.3 各组小鼠肿瘤图片 | 第63-64页 |
5.4.4 各组小鼠瘤重、抑瘤率 | 第64-66页 |
5.4.5 肿瘤组织病理切片 | 第66-67页 |
5.5 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2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