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尤溪县半山村“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引言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18页
   ·选题背景第13-14页
     ·“美丽乡村”建设一直备受关注第13页
     ·农业现代化将带动乡村景观发展第13-14页
     ·“美丽乡村”建设越来越规范化第14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研究的目的第14-15页
     ·研究的意义第15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5-18页
     ·研究方法第15-17页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2章 美丽乡村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第18-28页
   ·相关概念的理解第18-19页
     ·“美丽乡村”的内涵第18-19页
     ·景观及景观规划设计内涵第19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第19-24页
     ·欧美国家乡村景观规划的研究第20-21页
     ·亚洲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第21-22页
     ·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第22-23页
     ·小结第23-24页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相关理论第24-26页
     ·景观生态学第24页
     ·景观生态设计第24-25页
     ·大众行为心理学第25页
     ·景观美学第25页
     ·园艺学第25-26页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目标与原则第26-28页
     ·规划设计目标第26页
     ·规划设计原则第26-28页
第3章 半山村现状调研分析第28-43页
   ·区位分析第28-29页
   ·上位规划分析第29-30页
   ·资源分析第30-31页
     ·自然资源第30-31页
     ·人文资源第31页
   ·经济、产业状况第31-33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31-32页
     ·产业概况第32-33页
   ·现状用地分析第33-38页
     ·村域建设用地情况第33页
     ·村域典型空间景观分析第33-34页
     ·村庄建设区地形地貌第34-35页
     ·村庄建设区现状用地分析第35-36页
     ·村庄建设区道路交通分析第36-37页
     ·建筑质量分析第37-38页
   ·村民人口调查第38-40页
   ·村民基本情况调查第40-41页
   ·SWOT分析与总结第41-42页
   ·章节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国内外案例借鉴与分析第43-48页
   ·国外成功案例第43-44页
   ·国内成功案例第44-46页
     ·安吉模式第44-45页
     ·台湾休闲观光农业第45-46页
   ·章节小结第46-48页
第5章 半山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第48-81页
   ·规划依据和规划思路第48-50页
     ·规划依据第48页
     ·规划思路第48-49页
     ·设计理念第49-50页
   ·半山村村域景观总体规划第50-57页
     ·规模规划第50-52页
     ·空间规划第52-54页
     ·产业发展规划第54-57页
   ·半山村乡村景观总体规划第57-64页
     ·结构规划第57-59页
     ·用地规划第59-64页
   ·乡村聚落规划第64-68页
     ·规划理念第64-65页
     ·村落整体景观风貌控制第65-66页
     ·景观风貌分区控制第66-68页
   ·村庄公共设施规划第68-69页
   ·交通体系规划第69-71页
     ·规划原则第69-70页
     ·交通系统规划第70-71页
   ·道路竖向规划第71-73页
     ·规划原则第71页
     ·竖向规划第71-73页
   ·绿地系统规划第73-77页
     ·绿化结构第73-75页
     ·绿地分类第75-77页
   ·建筑规划第77-81页
     ·规划内容第77-79页
     ·建筑高度控制第79-81页
第6章 半山村乡村旅游开发第81-92页
   ·市场开发条件分析第81-83页
     ·有利因素第81-82页
     ·不利因素第82-83页
   ·规划总体目标第83页
   ·旅游发展布局第83-84页
     ·战略指导思想第83页
     ·发展方向及战略第83-84页
   ·旅游发展空间布局第84-86页
   ·旅游产品设计与游览线路组织第86-91页
     ·区域旅游产品设计及线路组织第86-87页
     ·半山村旅游产品设计及线路组织第87-89页
     ·半山村特色园艺观光第89-91页
   ·旅游商品第91-92页
第7章 半山村整治措施第92-116页
   ·建筑整治第92-96页
     ·现状分析第92-93页
     ·现代民居整治第93-95页
     ·传统民居整治第95-96页
   ·道路整治第96-99页
     ·道路整治的原则第96页
     ·道路整治的方式第96-97页
     ·街道空间塑造第97-98页
     ·道路小品第98-99页
   ·道路两侧绿化整治第99-103页
     ·道路两侧绿化第99-100页
     ·文化宣传长廊绿化第100页
     ·水渠山道两侧绿化第100页
     ·支路宅间路绿化第100页
     ·山边绿化整治第100-101页
     ·山边彩化整治第101-102页
     ·宅前屋后绿化整治第102-103页
   ·基础设施整治第103-104页
     ·给排水系统设施整治第103页
     ·排水系统现状分析第103-104页
     ·排水系统存在问题第104页
     ·排水系统改善措施第104页
   ·电力系统设施整治第104-105页
     ·电力系统设施整治第104页
     ·通信系统设施整治第104-105页
   ·环境卫生整治第105页
     ·垃圾收集点卫生整治第105页
     ·公共厕所卫生整治第105页
   ·主要节点景观整治第105-116页
     ·道路整治第105-111页
     ·村庄入口(北)节点改造方案第111-112页
     ·垂钓水塘节点改造方案第112-113页
     ·水渠绿道节点改造方案第113-114页
     ·公共活动中心改造方案第114-116页
第8章 结论第116-118页
   ·研究总结第116页
   ·展望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2页
附录第122-125页
致谢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乡镇公务员工作压力、发展困境及管理优化研究--以顺昌县为例
下一篇: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