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高等教育史论文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教师学术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15页
 一、研究缘起第8-9页
  (一)学术评价重要性第8页
  (二)现实情况严峻性第8页
  (三)民国时期借鉴性第8-9页
 二、研究意义第9页
  (一)理论意义第9页
  (二)实践意义第9页
 三、概念界定第9-11页
  (一)国立大学第9-10页
  (二)教师第10页
  (三)学术评价第10页
  (四)学术评价体系第10-11页
 四、研究现状第11-14页
  (一)探讨民国时期国立大学发展状况第11-12页
  (二)探讨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教师聘任状况第12页
  (三)探讨民国时期国立大学学术评价体系状况第12-13页
  (四)评述第13-14页
 五、研究方法第14-15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4页
  (二)历史研究法第14页
  (三)个案研究法第14-15页
第一章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教师学术评价体系的演变历程第15-21页
 一、学术评价体系的萌芽时期(1898—1912 年)第16-17页
  (一)近代国立大学兴起第16页
  (二)学术评价思想发轫第16-17页
 二、学术评价体系的确立时期(1912—1928 年)第17-19页
  (一)大学教育新制颁布第17-18页
  (二)评价规章初步操定第18-19页
 三、学术评价体系的发展时期(1928—1949 年)第19-21页
  (一)国立大学强化管理第19页
  (二)评价体系实践运行第19-21页
第二章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教师学术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及基本特征第21-32页
 一、学术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第21-29页
  (一)评价主体第21-23页
  (二)评价目的第23-24页
  (三)评价方法第24-25页
  (四)评价标准及指标第25-29页
 二、学术评价体系的基本特征第29-32页
  (一)学术性第29页
  (二)政治性第29-30页
  (三)进步性第30-32页
第三章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教师学术评价体系的主要影响第32-40页
 一、积极的方面第32-37页
  (一)促进大学健康发展——以北大为例第32-34页
  (二)完善教师评聘制度——以北大为例第34-35页
  (三)推动社会学术进步——以中国科学社为例第35-37页
 二、历史的局限第37-40页
  (一)政府干扰严重第37页
  (二)评价主体固化第37-38页
  (三)评价方法缺失第38-40页
第四章 对完善我国国立大学教师学术评价体系的当代启示第40-47页
 一、当代国立大学教师学术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第40-43页
  (一)摒弃“学术为本”思想第40-41页
  (二)学术评价体系不健全第41-42页
  (三)缺乏学术监督保障第42-43页
 二、当代国立大学教师学术评价体系问题的解决对策第43-47页
  (一)坚持“学术为本”思想第43页
  (二)弥补学术评价体系缺陷第43-45页
  (三)强化学术监督机制第45-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52页
个人简介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管理”到“治理”—高校治理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基于隐喻的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