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论 | 第8-20页 |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4页 |
(一)治理与管理 | 第10-11页 |
(二)高校治理与高校管理 | 第11-13页 |
(三)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第13-14页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5页 |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5-20页 |
第二章 治理:高校管理发展的必然走向 | 第20-24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一)管理学基础: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0-21页 |
(二)经济学基础: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页 |
二、多元主体利益分化的诉求 | 第21-24页 |
(一)政府的利益诉求 | 第22页 |
(二)社会的利益诉求 | 第22页 |
(三)高校内部管理者的利益诉求 | 第22-23页 |
(四)教师群体的利益诉求 | 第23页 |
(五)学生群体的利益诉求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从“管理”到“治理”的历史沿革及治理体系构建的困境分析 | 第24-29页 |
一、从“高校管理”到“高校治理”的历史沿革 | 第24-26页 |
(一)高校外部治理的历史演进 | 第24-25页 |
(二)高校内部治理的历史演进 | 第25-26页 |
二、高校治理体系构建的困境分析 | 第26-29页 |
(一)高校外部治理的困境分析 | 第26-27页 |
(二)高校内部治理的困境分析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构建的经验借鉴 | 第29-33页 |
一、英美高校的治理概况 | 第29-30页 |
二、日本高校的治理概况 | 第30-31页 |
三、香港高校的治理概况 | 第31页 |
四、启示:学术自由、治理共享和评估独立 | 第31-33页 |
第五章 我国高校治理体系构建的路向选择 | 第33-42页 |
一、思想观念层面 | 第33-34页 |
(一)“管理”转向“服务”的政府工作理念 | 第33页 |
(二)树立高校“学术本位”观念 | 第33页 |
(三)提升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意识 | 第33-34页 |
二、权责划分层面 | 第34-37页 |
(一)政府简政放权 | 第34-35页 |
(二)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第35页 |
(三)确立学术权力的地位,实行教授治学 | 第35-36页 |
(四)加强学生治理权力 | 第36-37页 |
三、法律法规层面 | 第37-38页 |
(一)国家人大制定和完善全员参与治理的相关法律 | 第37页 |
(二)地方人大根据实际制定高校治理的地方法规 | 第37-38页 |
(三)教育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关的高校管理规定 | 第38页 |
(四)高校制定本校的大学章程 | 第38页 |
四、保障制度落实层面 | 第38-40页 |
(一)政府要“法无授权不可为” | 第38-39页 |
(二)建立章程责任组织,保障高校依章治校 | 第39页 |
(三)公开校务状况,接受社会监督 | 第39-40页 |
五、评价机制层面 | 第40-42页 |
(一)培育第三部门,推进多元主体评价 | 第40页 |
(二)完善评估标准,创新高等教育评估机制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个人简历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