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车厢合理立席密度的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21页 |
1 绪论 | 第21-43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21-26页 |
·研究背景 | 第21-23页 |
·立席密度标准研究的意义与必要性 | 第23-26页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26-39页 |
·客流密度的概念 | 第26页 |
·立席密度标准的确定 | 第26-29页 |
·国内立席密度标准 | 第29-32页 |
·国外立席密度标准 | 第32-35页 |
·立席密度标准的研究现状 | 第35-39页 |
·现状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39-40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 第40-43页 |
2 立席密度的基本特征 | 第43-75页 |
·车厢空间和设施分布 | 第43-45页 |
·立席密度的定义与测定 | 第45-55页 |
·立席密度的定义 | 第45-46页 |
·有效站立面积 | 第46-55页 |
·立席密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 第55-69页 |
·车厢内乘客分布的区域不均匀性 | 第55-58页 |
·车厢内立席密度的时间分布规律 | 第58-67页 |
·季节因素对立席密度的影响 | 第67-69页 |
·立席密度与乘客滞留特征 | 第69-74页 |
·节假日滞留特征 | 第70页 |
·工作日滞留特征 | 第70-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3 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立席乘客舒适度评价体系 | 第75-105页 |
·舒适度的概念 | 第75页 |
·人机工程学思想 | 第75-77页 |
·乘客因素分析 | 第77-82页 |
·生理因素 | 第77-80页 |
·心理因素 | 第80-82页 |
·车厢设施因素分析 | 第82-87页 |
·车厢乘客站立稳定性分析 | 第83-86页 |
·列车最大起、制动加速度分析 | 第86-87页 |
·环境因素分析 | 第87-90页 |
·车厢物理微环境 | 第87-89页 |
·车厢社会人文环境 | 第89-90页 |
·时间因素对舒适度的影响 | 第90-92页 |
·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立席乘客舒适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92-103页 |
·舒适度评价指标 | 第92-94页 |
·舒适度评价方法 | 第94-98页 |
·权重确定方法 | 第98-103页 |
·小结 | 第103-105页 |
4 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立席乘客舒适度评价模型 | 第105-155页 |
·从空间角度评价舒适度 | 第105-121页 |
·乘客对空间的需求 | 第105-116页 |
·立席密度与乘客空间舒适度需求 | 第116-120页 |
·乘客空间舒适度评价模型 | 第120-121页 |
·从微环境角度评价舒适度 | 第121-142页 |
·立席密度与微气候的关系 | 第122-127页 |
·立席密度与空气品质的关系 | 第127-142页 |
·车厢内乘客静态舒适度评价模型 | 第142-144页 |
·静态舒适度评价模型建立 | 第142-143页 |
·基于单项指标的舒适度值域和指标灵敏性分析 | 第143-144页 |
·单项指标的重要程度分析 | 第144页 |
·车厢内乘客广义舒适度评价模型 | 第144-154页 |
·考虑时间折减的必要性 | 第144-145页 |
·站立时长与乘客舒适度的关系 | 第145-150页 |
·广义舒适度评价模型建立 | 第150-152页 |
·指标灵敏性分析 | 第152-153页 |
·两种评价模型的比较 | 第153-154页 |
·小结 | 第154-155页 |
5 车厢内立席乘客空间舒适度调研与模拟 | 第155-177页 |
·立席密度与物理拥挤力的关系 | 第155-159页 |
·调研方案 | 第155-157页 |
·不同阶段的拥挤力特点 | 第157-159页 |
·乘客上车过程中的拥挤力量化模拟 | 第159-163页 |
·颗粒流软件PFC2D适用性分析 | 第159页 |
·模型假定 | 第159-160页 |
·拥挤力的计算 | 第160页 |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160-161页 |
·模拟结果 | 第161-163页 |
·基于“广义拥挤力”的地铁车厢乘客空间舒适度模型 | 第163-168页 |
·社会力模型简介 | 第163-165页 |
·社会力模型在地铁车厢内的适用分析 | 第165页 |
·“广义拥挤力”模型理论 | 第165-166页 |
·“广义拥挤力”模型公式 | 第166-168页 |
·列车运行中车厢内广义拥挤力和乘客舒适度模拟分析 | 第168-175页 |
·参数分析及确定 | 第168-170页 |
·模拟过程 | 第170-171页 |
·模拟结果 | 第171-175页 |
·小结 | 第175-177页 |
6 基于广义舒适度的合理立席密度 | 第177-197页 |
·舒适度等级划分 | 第177-180页 |
·基于广义舒适度的合理立席密度计算模型 | 第180-183页 |
·单项指标对合理立席密度的要求 | 第180-182页 |
·广义舒适度对合理立席密度的要求 | 第182-183页 |
·合理立席密度计算模型的验证与应用 | 第183-196页 |
·北京市典型线路合理立席密度分析 | 第183-189页 |
·模型合理性验证 | 第189-190页 |
·其他线路的合理立席密度 | 第190-196页 |
·小结 | 第196-19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97-200页 |
结论 | 第197-198页 |
展望 | 第198-200页 |
创新点 | 第200-201页 |
参考文献 | 第201-207页 |
附录 | 第207-216页 |
作者简历 | 第216-21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2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