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主要符号注释表 | 第12-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5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互联式悬架系统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互联式油气悬架系统设计 | 第25-51页 |
·互联式油气悬架系统的方案设计 | 第25-27页 |
·互联油气悬架系统各功能工作原理分析 | 第27-30页 |
·柔性支撑与刚性闭锁 | 第27-28页 |
·车身高度调节 | 第28-29页 |
·单轮悬架隔离 | 第29-30页 |
·提升单个车轮 | 第30页 |
·互联式油气悬架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0-42页 |
·机械与液压耦合边界条件 | 第32-33页 |
·液压元件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3-42页 |
·互联油气悬架输出力 | 第42-50页 |
·悬架四种典型运动模式下各阻尼阀作用分析 | 第44-45页 |
·油气悬架主要参数对其阻尼特性和刚度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45-48页 |
·不同结构型式悬架的特性比较分析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3章 四轴车辆垂向动力学模型及振动特性分析 | 第51-76页 |
·整车十五自由度车辆垂向振动模型 | 第51-55页 |
·随机路面对四轴车辆输入的频域模型 | 第55-59页 |
·有关响应量的频响函数及均方根值 | 第59-61页 |
·随机路面对四轴车辆输入的时域模型 | 第61-65页 |
·单轮路面输入时域模型 | 第61页 |
·左右轮路面输入的时域模型 | 第61-62页 |
·前后轮路面输入的时域模型 | 第62-65页 |
·随机路面整车平顺性仿真对比分析 | 第65-72页 |
·凸块脉冲激励平顺性仿真对比分析 | 第72-73页 |
·油气悬架台架试验 | 第73-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4章 车辆统一动力学模型及操纵稳定性分析 | 第76-107页 |
·采用拉格朗日法的模型推导 | 第76-92页 |
·建模坐标系 | 第76-78页 |
·系统动能 | 第78-81页 |
·广义力 | 第81-82页 |
·特殊形式的拉格朗日方程 | 第82-84页 |
·整车动力学模型 | 第84-92页 |
·驾驶员模型 | 第92-97页 |
·基于单点预瞄理论的任意路径跟踪驾驶员模型 | 第93-95页 |
·单点预瞄驾驶员模型相关参数的确定 | 第95-97页 |
·基于动力学仿真的车辆操纵稳定性试验 | 第97-105页 |
·稳态回转试验仿真 | 第97-99页 |
·双移线试验仿真 | 第99-101页 |
·Fishhook 试验仿真 | 第101-103页 |
·瞬态横摆响应试验仿真 | 第103-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5章 互联油气悬架参数对操稳性和平顺性的影响分析 | 第107-118页 |
·油气悬架参数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107-113页 |
·隔离部分蓄能器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107-111页 |
·阻尼阀参数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111-113页 |
·油气悬架参数对行驶平顺性的影响分析 | 第113-117页 |
·车速对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影响分析 | 第114页 |
·阻尼阀参数对行驶平顺性的影响分析 | 第114-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6章 行驶平顺性道路试验 | 第118-128页 |
·试验设备及安装 | 第118-120页 |
·试验内容 | 第120-121页 |
·试验数据处理 | 第121-123页 |
·直线行驶随机路面输入平顺性试验结果 | 第123-126页 |
·河滩砂石道路试验结果 | 第123-124页 |
·沥青路试验结果 | 第124-126页 |
·直线行驶脉冲输入平顺性试验结果 | 第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结论 | 第128-132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总结 | 第128-129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29-131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31-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0页 |
附录 | 第140-1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144-146页 |
致谢 | 第146-147页 |
作者简介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