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7页 |
·焦虑综述 | 第9-10页 |
·焦虑的概念 | 第9页 |
·面试焦虑的概念 | 第9页 |
·大学生面试焦虑的测量 | 第9-10页 |
·大学生面试焦虑的干预 | 第10页 |
·虚拟现实 | 第10-13页 |
·虚拟现实的定义 | 第10-11页 |
·虚拟现实暴露疗法 | 第11页 |
·虚拟现实治疗恐怖症 | 第11-12页 |
·虚拟现实治疗焦虑症 | 第12-13页 |
·虚拟面试 | 第13页 |
·生物反馈 | 第13-15页 |
·生物反馈疗法的定义 | 第13-14页 |
·生物反馈疗法的基本原理 | 第14页 |
·生物反馈疗法在治疗焦虑症上的应用 | 第14-15页 |
·问题提出 | 第15-16页 |
·已有干预方法的优缺点 | 第15页 |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6页 |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6-17页 |
2. 研究一 大学生面试焦虑量表的编制 | 第17-27页 |
·量表编制 | 第17-18页 |
·访谈 | 第17页 |
·访谈结果分析 | 第17-18页 |
·量表项目设计 | 第18页 |
·量表计分标准 | 第18页 |
·量表初测 | 第18-21页 |
·被试 | 第18-19页 |
·项目分析 | 第19-21页 |
·量表重测 | 第21-24页 |
·被试 | 第22页 |
·信度分析 | 第22-23页 |
·效度分析 | 第23-24页 |
·讨论 | 第24-27页 |
·量表编制 | 第24-25页 |
·量表施测 | 第25页 |
·量表的信度 | 第25-26页 |
·量表的效度 | 第26-27页 |
3. 研究二 大学生面试焦虑的干预研究 | 第27-55页 |
·研究工具 | 第27-30页 |
·初测用量表 | 第27页 |
·重测用量表 | 第27-28页 |
·虚拟现实系统 | 第28-30页 |
·生物反馈仪 | 第30页 |
·被试 | 第30-32页 |
·被试选取 | 第30页 |
·被试分组 | 第30-31页 |
·被试分组情况方差分析 | 第31-32页 |
·干预程序 | 第32-35页 |
·虚拟现实暴露疗法组干预程序 | 第33-34页 |
·虚拟现实暴露疗法+生物反馈组干预程序 | 第34-35页 |
·等待组被试干预程序 | 第35页 |
·实验结果 | 第35-51页 |
·三组被试各量表重测分数比较 | 第35-38页 |
·三组被试各量表分数前后测比较 | 第38-40页 |
·虚拟现实暴露组与虚拟现实暴露结合生物反馈组不同实验场景下自评分数得分比较 | 第40-47页 |
·虚拟现实暴露组与虚拟现实暴露结合生物反馈组对虚拟现实场景的浸润感得分评价 | 第47-48页 |
·虚拟现实暴露结合生物反馈组、虚拟现实暴露组与等待组被试的回访结果 | 第48-51页 |
·讨论 | 第51-55页 |
·大学生面试焦虑群体的基本特征 | 第51页 |
·研究工具选取 | 第51-52页 |
·被试选取 | 第52页 |
·实验结果 | 第52-55页 |
4. 总结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5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1 | 第60-62页 |
附录2 | 第62-64页 |
附录3 | 第64-67页 |
附录4 | 第67-68页 |
附录5 | 第68-69页 |
附录6 | 第69-70页 |
附录7 | 第70-71页 |
个人简介 | 第71-72页 |
导师简介 | 第72-73页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