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35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8-17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8-13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3-17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7-32页 |
(一) 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9-3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33-35页 |
(一) 创新之处 | 第33-34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34-35页 |
第一章 概念阐释 | 第35-42页 |
一、高学历“剩女”群体 | 第35-38页 |
(一) 网络流传定义 | 第35-36页 |
(二) 高学历“剩女”概念的界定 | 第36-38页 |
(三) 高学历“剩女”的特征 | 第38页 |
二、高学历“剩女”话题 | 第38-42页 |
(一) “剩女”一词的产生 | 第38-39页 |
(二) “剩女”被话题化的途径 | 第39-40页 |
(三) 高学历增加了“剩女”的话题性 | 第40-42页 |
第二章 数据描述与分析 | 第42-62页 |
一、数据来源 | 第42-43页 |
二、数据描述与分析 | 第43-62页 |
(一) “高学历‘剩女’问题”命题真伪之分析 | 第43-51页 |
(二) 婚姻学历匹配模式之分析 | 第51-53页 |
(三) 不同学历女权主义倾向之分析 | 第53-60页 |
(四) 不同学历婚姻家庭态度之分析 | 第60-62页 |
第三章 高学历“剩女”问题成因分析 | 第62-76页 |
一、高学历“剩女”群体形成原因 | 第62-71页 |
(一) 高等教育普及导致高学历女性“迟嫁”和“难嫁” | 第62-64页 |
(二) 当前的婚姻匹配模式导致的高学历女性“被挤”、“被剩” | 第64-67页 |
(三) 逐渐形成的女权主义文化环境使高学历女性“安于单身” | 第67-68页 |
(四) 高学历女性的主观原因 | 第68-71页 |
二、高学历“剩女”被话题化的原因 | 第71-76页 |
(一) 高学历“剩女”被话题化本质是男权主义的性别统治 | 第71-73页 |
(二) 形式是通过媒体传播构建高学历“剩女”角色 | 第73-76页 |
第四章 高学历“剩女”问题对策——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学视角 | 第76-84页 |
一、对高学历“剩女”婚恋的教育引导——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论”视角 | 第76-79页 |
(一) 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高学历“剩女”的分析 | 第76-77页 |
(二) 对高学历“剩女”婚恋的教育引导 | 第77-79页 |
二、对社会文化环境的优化改造——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视角 | 第79-81页 |
(一) 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分析 | 第79-80页 |
(二) 对社会文化环境的优化改造 | 第80-81页 |
三、对大众传播媒体的行为规范——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视角 | 第81-84页 |
(一) 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大众传播媒体的分析 | 第81-82页 |
(二) 对大众传播媒体的行为规范 | 第82-84页 |
结语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