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的制度成因及反腐败的制度建设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2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一、 国外研究 | 第13页 |
二、 国内研究 | 第13-17页 |
三、 文献述评 | 第17-18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一、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9-20页 |
一、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9页 |
二、 可能的不足 | 第19-20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一、 腐败的概念界定 | 第20页 |
二、 制度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三、 制度建设的内涵 | 第21页 |
第二节 反腐败的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一、 权力制衡理论 | 第21-22页 |
二、 寻租理论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腐败问题及反腐败的现实意义 | 第23-29页 |
第一节 腐败构成的要素 | 第23-24页 |
一、 腐败行为主体 | 第23页 |
二、 腐败的客体 | 第23-24页 |
三、 腐败的作用方式 | 第24页 |
四、 腐败的种类 | 第24页 |
第二节 腐败的危害 | 第24-26页 |
一、 腐败的政治危害 | 第24-25页 |
二、 腐败的经济危害 | 第25-26页 |
三、 腐败的社会危害 | 第26页 |
第三节 反腐败的现实意义 | 第26-29页 |
一、 反腐模式的沿革 | 第26-27页 |
二、 加强反腐败制度建设工作的意义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我国现有反腐败制度安排的利弊分析 | 第29-40页 |
第一节 现有制度安排的现状 | 第29-31页 |
一、 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 第29-30页 |
二、 公务员从政行为的规范不断健全 | 第30页 |
三、 较为充实的惩戒制度 | 第30-31页 |
第二节 现有的反腐败制度安排存在的问题 | 第31-36页 |
一、 反腐制度意识薄弱 | 第31-32页 |
二、 制度安排的缺失 | 第32-33页 |
三、 制度缺乏有效的贯彻执行 | 第33-35页 |
四、 监督制度的弱化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制度反腐的必要性分析 | 第36-40页 |
一、 制度的属性 | 第36-37页 |
二、 制度反腐的特性 | 第37-38页 |
三、 制度反腐的必要性分析 | 第38-40页 |
第四章 香港及域外制度反腐的经验借鉴 | 第40-49页 |
第一节 香港地区廉政制度建设的主要经验 | 第40-44页 |
一、 建立强力、独立的廉政公署 | 第40-41页 |
二、 制定完善的反腐败法律法规 | 第41-42页 |
三、 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务员制度 | 第42-44页 |
第二节 新加坡廉政制度建设的主要经验 | 第44-46页 |
一、 建立政府内部与外部相互结合的监督体制 | 第44-45页 |
二、 建立完备的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制度 | 第45-46页 |
三、 完备的反腐败法律制度 | 第46页 |
第三节 香港及域外制度反腐的经验借鉴 | 第46-49页 |
一、 适时推进高薪养廉,降低贪污腐败的可能性 | 第47页 |
二、 强化监督力度,预防和惩治腐败行为 | 第47-48页 |
三、 完善反腐败的制度保障 | 第48页 |
四、 加强行政伦理建设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加强反腐败制度建设的对策研究 | 第49-60页 |
第一节 当前我国反腐败制度建设的总体战略 | 第49-51页 |
一、 反腐败制度建设的目标 | 第49-50页 |
二、 反腐败制度建设的原则 | 第50页 |
三、 反腐败制度建设的基本路径 | 第50-51页 |
第二节 推进我国反腐败制度建设的具体对策 | 第51-60页 |
一、 优化权力配置 | 第52页 |
二、 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 第52-54页 |
三、 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 第54-55页 |
四、 改革公务员管理制度 | 第55页 |
五、 建立反腐败的监督制约制度 | 第55-58页 |
六、 加强反腐败制度建设的国际合作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