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生物学论文--土壤微生物学论文

AM真菌孢子的萌发及其和发根农杆菌诱导的毛状根共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0-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9页
 1 丛枝菌根真菌第13-21页
   ·丛枝菌根真菌简介第13-14页
   ·丛枝菌根真菌的结构第14-15页
   ·丛枝菌根真菌的生活史第15-16页
   ·丛枝菌根真菌的实际作用第16-21页
 2 丛枝菌根真菌的分类第21-22页
 3 丛枝菌根真菌的培养第22-25页
   ·盆栽法第22-23页
   ·培养基培养法第23页
   ·气雾培养法第23页
   ·AM真菌与转型根双重培养法第23-24页
   ·玻璃珠分离培养法第24-25页
 4 发根农杆菌第25-27页
   ·发根农杆菌研究背景第25页
   ·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特性第25-26页
   ·Ri质粒转导外源基因片段的方法第26-27页
 5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7-29页
第二章 最适发根农杆菌诱导胡萝卜毛状根的条件探索第29-36页
 1 引言第29页
 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9-30页
   ·实验材料与药品第29页
   ·培养基种类第29-30页
 3 方法第30-31页
   ·发根农杆菌菌株的活化与培养第30页
   ·外植体转化及毛状根诱导第30页
   ·发根条件的优化设计第30-31页
 4 实验结果第31-34页
   ·毛状根的诱导第31-32页
   ·发根条件的优化处理第32-33页
   ·其它因素对胡萝卜毛状根诱导的影响第33-34页
 5 讨论与分析第34-36页
第三章 AM真菌最适孢子消毒方法及培养基的筛选第36-43页
 1 引言第36页
 2 实验材料第36-37页
   ·材料与试剂第36页
   ·消毒配方第36-37页
   ·培养基第37页
 3 实验方法第37-38页
   ·AM真菌孢子的筛选及提纯第37页
   ·AM真菌孢子的消毒操作第37页
   ·孢子接种和培养第37-38页
 4 实验结果第38-40页
   ·不同培养基质对萌发率的影响第38-39页
   ·不同消毒方法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第39-40页
 5 讨论与分析第40-43页
   ·最优消毒方法的探索第40-41页
   ·最佳培养基质的选择第41-43页
第四章 葡萄糖和根浸出液对AM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第43-48页
 1 引言第43页
 2 实验材料第43页
   ·供试菌种第43页
   ·供试材料第43页
 3 实验方法第43-44页
   ·试验方案第43-44页
   ·培养基配置第44页
   ·AM真菌孢子的筛选及提纯第44页
   ·AM真菌孢子的消毒操作第44页
   ·孢子接种与培养方法第44页
 4 实验结果第44-46页
   ·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孢子萌发率和菌丝长度的影响第45页
   ·不同浓度的根浸出液对孢子萌发率和菌丝长度的影响第45-46页
 5 讨论与分析第46-48页
   ·适合AM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葡萄糖浓度第46-47页
   ·适合AM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根浸出液浓度第47-48页
第五章 不同氮源分别和根浸出液、葡萄糖共同作用对AM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第48-55页
 1 引言第48页
 2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48-49页
   ·材料第48页
   ·试剂第48页
   ·培养基与消毒液配方第48-49页
 3 实验方法第49页
   ·筛选与提纯孢子第49页
   ·AM真菌孢子的消毒方法第49页
   ·孢子的接种和培养第49页
   ·结果统计第49页
 4 实验结果第49-53页
   ·不同氮源和葡萄糖对Glomus intraradices萌发率的影响第50-51页
   ·不同氮源和葡萄糖对Glomus intraradices菌丝生长的影响第51-52页
   ·不同氮源和根浸出液对Glomus intraradices萌发率的影响第52-53页
   ·不同氮源和根浸出液对Glomus intraradices菌丝生长的影响第53页
 5 讨论与分析第53-55页
第六章 转化根与AM真菌孢子共生体系的建立第55-61页
 1 引言第55页
 2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55-56页
   ·材料第55页
   ·所需试剂第55-56页
   ·培养基和消毒液配方第56页
 3 实验方法第56-58页
   ·宿主植物根的培养第56页
   ·接种孢子的消毒操作第56页
   ·双重培养的建立第56-57页
   ·侵染率测定方法第57-58页
 4 实验结果第58-59页
   ·孢子萌发情况第58页
   ·共生时菌丝室中孢子的生长情况第58-59页
   ·对侵染率的影响第59页
 5 讨论与分析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OLD1-siRNA对细胞骨架及细胞迁移的影响
下一篇:水稻黑条矮缩病毒诱导形成瘤状结构的组织学特征及基因表达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