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1-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8页 |
·长毛明对虾的生物学特征及其研究概况 | 第12-18页 |
·长毛明对虾的生物学特征 | 第12-13页 |
·长毛明对虾的研究概况 | 第13-18页 |
·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在虾类中的应用 | 第18-25页 |
·同工酶技术简介 | 第18-19页 |
·RAPD技术简介 | 第19页 |
·RFLP技术简介 | 第19页 |
·AFLP技术简介 | 第19-20页 |
·微卫星标记技术简介 | 第20-23页 |
·线粒体DNA标记技术简介 | 第23-25页 |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 第25-2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样本采集 | 第25-27页 |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2章 长毛明对虾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筛选 | 第28-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9页 |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28-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9页 |
·结果 | 第39-48页 |
·基因组DNA抽提结果 | 第39页 |
·基因组DNA酶切结果 | 第39-40页 |
·目的片段PCR扩增结果 | 第40页 |
·阳性克隆检测结果 | 第40-41页 |
·测序结果及引物设计 | 第41-47页 |
·微卫星多态性检测结果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51页 |
第3章 中国东南沿海长毛明对虾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 | 第51-7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3页 |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51-52页 |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结果 | 第53-66页 |
·中国东南沿海长毛明对虾微卫星的扩增 | 第53-55页 |
·中国东南沿海长毛明对虾群体的杂合性 | 第55-62页 |
·中国东南沿海长毛明对虾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 | 第62-64页 |
·中国东南沿海12个野生长毛明对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64-65页 |
·中国东南沿海12个野生长毛明对虾群体的遗传分化研究 | 第65-66页 |
·讨论 | 第66-72页 |
·中国东南沿海12个长毛明对虾群体的杂合性分析 | 第66-67页 |
·中国东南沿海12个长毛明对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67-70页 |
·中国东南沿海12个长毛明对虾群体的遗传分化分析 | 第70-72页 |
第4章 长毛明对虾群体线粒体 16S RRNA和D-LOOP基因序列的比较研究 | 第72-8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2-73页 |
·实验材料 | 第72页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72页 |
·实验方法 | 第72-73页 |
·结果 | 第73-84页 |
·线粒体 16S RRNA基因片段分析结果 | 第73-79页 |
·线粒体D-LOOP基因片段分析结果 | 第79-84页 |
·讨论 | 第84-87页 |
·长毛明对虾线粒体 16S RRNA的基因分析 | 第84-85页 |
·长毛明对虾线粒体D-LOOP基因分析 | 第85-8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