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舜臣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一、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9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总体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二章 中国形象的典型类型 | 第11-23页 |
一、遥望大唐——令人神往的大国气派 | 第11-14页 |
(一)财富与奢华的生活 | 第11-12页 |
(二)先进的制度与文化 | 第12-13页 |
(三)宽容与大气 | 第13-14页 |
二、战争之殇——社会集体想象及其背离 | 第14-20页 |
(一)卑劣的百姓 | 第15-16页 |
(二)人性化的风景 | 第16-17页 |
(三)英勇的战士 | 第17-18页 |
(四)美好的女性形象 | 第18-20页 |
三、反思性的战后中国形象 | 第20-23页 |
第三章 陈舜臣中国形象制造的动因及投射的欲望 | 第23-38页 |
一、一以贯之的喜爱之情与对美好大国的向往 | 第23-27页 |
(一)日本社会集体想象下的大唐 | 第23-25页 |
(二)陈舜臣心目中的大唐 | 第25-26页 |
(三)向往美好大国的欲望 | 第26-27页 |
二、矛盾中的形象制作与超越 | 第27-33页 |
(一)日本社会意识形态化的中国形象 | 第28-29页 |
(二)陈舜臣偏离社会集体想象的中国形象 | 第29-31页 |
(三)矛盾的欲望投射 | 第31-33页 |
三、战争的责任与人生意义的追寻 | 第33-38页 |
(一)战后日本社会的状况 | 第33-35页 |
(二)陈舜臣的探索与反思 | 第35-36页 |
(三)反思性异国形象的欲望投射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日本的中国形象谱系 | 第38-44页 |
一、美好的文明国度 | 第38-40页 |
二、不可接触的国度 | 第40页 |
三、需要被改造的“落伍者” | 第40-41页 |
四、停滞的中国 | 第41-42页 |
五、游走于意识形态化与反思性之间的中国形象 | 第42-4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