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20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9页 |
(一) 辩证法的时代特征 | 第7-8页 |
(二) 老子与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的学术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三) 老子与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的研究价值 | 第9页 |
二、研究情况综述 | 第9-14页 |
(一) 国内学者对老子辩证法思想的研究 | 第9-10页 |
(二) 国外学者对老子辩证法思想的研究 | 第10-11页 |
(三) 国内学者对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的研究 | 第11-13页 |
(四) 国外学者对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的研究 | 第13页 |
(五) 国内学者对老子与赫拉克利特辩证思想的比较研究 | 第13-14页 |
三、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贡献及存在的不足 | 第14-16页 |
(一) 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贡献 | 第14-15页 |
(二) 国内外学术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15-16页 |
四、相关概念的梳理与定位 | 第16-17页 |
(一) 辩证法 | 第16页 |
(二) 道 | 第16页 |
(三) 逻各斯 | 第16-17页 |
(四) 老子的人本辩证法 | 第17页 |
(五) 赫拉克利特的自然辩证法 | 第17页 |
五、论文的创新思路、方法与存在的问题 | 第17-20页 |
(一)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7-18页 |
(二)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和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第一章 老子与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来源比较 | 第20-30页 |
第一节 老子辩证法思想来源 | 第20-25页 |
一、老子辩证法思想产生的客观因素:政治、社会、思想文化渊源 | 第20-23页 |
二、老子辩证法思想产生的个人因素:老子其人 | 第23-25页 |
第二节 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来源 | 第25-28页 |
一、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产生的客观因素:政治、社会、思想文化渊源 | 第25-27页 |
二、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产生的个人因素:赫拉克利特其人 | 第27-28页 |
第三节 老子与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来源之比较 | 第28-30页 |
第二章 老子与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理论形态之比较 | 第30-42页 |
第一节 老子与赫拉克利特辩证思想之本体依据比较 | 第30-36页 |
一、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本体依据——道 | 第30-32页 |
二、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的本体依据——逻各斯 | 第32-33页 |
三、老子与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本体依据比较 | 第33-36页 |
第二节 老子与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理论形态之比较 | 第36-42页 |
一、老子与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理论形态的本质界定 | 第37-40页 |
二、老子与赫拉克利特辩证法理论形态的会通 | 第40-42页 |
第三章 老子与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基本内容的比较 | 第42-53页 |
第一节 老子与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42-48页 |
一、老子辩证法思想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42-44页 |
二、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的理论建构与内容 | 第44-48页 |
第二节 老子与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之比较研究 | 第48-53页 |
一、老子与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之共性 | 第48-49页 |
二、老子与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之差异性 | 第49-51页 |
三、老子与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的会通 | 第51-53页 |
第四章 老子与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的正确解读及价值意义 | 第53-61页 |
第一节 对老子与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的解读 | 第53-55页 |
一、对老子辩证法思想的误解及正确解读 | 第53-54页 |
二、对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的误解及正确解读 | 第54-55页 |
第二节 老子与赫拉克利特辩证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55-61页 |
一、老子辩证法对中西方人文与社会的影响 | 第55-57页 |
二、赫拉克利特辩证法对中西方文化与社会的启迪 | 第57-58页 |
三、对老子与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之借鉴 | 第58-61页 |
结束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