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7页 |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选题的理由与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2-19页 |
| ·国内对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国外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9页 |
|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 第2章 公共产品与政府职能基本理论 | 第20-25页 |
| ·公共产品 | 第20-22页 |
| ·公共产品的内涵 | 第20页 |
| ·公共产品的特征 | 第20-21页 |
| ·公共产品的分类 | 第21-22页 |
| ·农村公共产品 | 第22-23页 |
| ·农村公共产品的内涵 | 第22页 |
| ·农村公共产品的分类 | 第22-23页 |
| ·服务型政府与乡镇政府职能 | 第23-25页 |
| ·服务型政府 | 第23-24页 |
| ·乡镇政府职能 | 第24-25页 |
| 第3章 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31页 |
|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低 | 第25-27页 |
|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 第25页 |
| ·农村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不健全 | 第25-26页 |
| ·农村基础教育及文化事业落后 | 第26-27页 |
|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失衡 | 第27页 |
|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不公平 | 第27-28页 |
| ·缺乏新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 第28-29页 |
| ·缺乏农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输入机制 | 第28页 |
| ·缺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民主决策机制 | 第28-29页 |
| ·乡镇政府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能力不足 | 第29-31页 |
| ·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财力不足 | 第29页 |
| ·乡镇政府人才匮乏,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不强 | 第29-31页 |
| 第4章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突出的原因——乡镇政府责任视角 | 第31-38页 |
| ·乡镇政府的事权和财权严重失衡 | 第31-32页 |
| ·乡镇政府事权庞杂 | 第31页 |
| ·乡镇政府财政拮据,债务沉重 | 第31-32页 |
| ·乡镇政府的职能异化,功能失调 | 第32-34页 |
| ·压力型行政体制的负面影响 | 第32-33页 |
| ·乡镇政府行政行为失范 | 第33页 |
| ·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之间权责关系不明确 | 第33-34页 |
| ·乡镇政府与农民群体的关系处理不当 | 第34页 |
| ·传统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失衡 | 第34-36页 |
| ·“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忽视农民的需求偏好 | 第34-35页 |
| ·农民的公共产品需求表达动力不足、渠道不畅 | 第35页 |
| ·乡镇政府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 第35-36页 |
| ·多元主体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受限 | 第36-38页 |
| ·农村公共产品市场供给存在缺陷 | 第36页 |
| ·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障碍 | 第36-38页 |
| 第5章 乡镇政府承担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责任的对策分析 | 第38-46页 |
| ·深化乡镇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实现财权与事权的均衡 | 第38-39页 |
| ·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 第38页 |
| ·完善乡镇政府行政管理机制改革 | 第38-39页 |
| ·乡镇政府要规范完善自身行政行为 | 第39-41页 |
| ·切实转变职能,变“管制”为“服务” | 第39-40页 |
| ·处理好与村委会的关系 | 第40页 |
| ·提高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素质和能力 | 第40-41页 |
| ·建立新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 第41-42页 |
| ·建立“自下而上”的农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输入机制 | 第41页 |
| ·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民主决策制度 | 第41-42页 |
| ·注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先次序 | 第42页 |
| ·发展农村公共产品多元化供给主体 | 第42-44页 |
| ·突破单一中心的乡镇政府供给模式 | 第42-43页 |
| ·消除制度性障碍,促进农村公共产品的市场供给 | 第43页 |
| ·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提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 | 第43-44页 |
| ·构建乡镇政府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监督体系 | 第44-46页 |
| ·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民主监督制度 | 第44页 |
| ·深化乡镇政府干部问责制度改革 | 第44-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注释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