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论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6页 |
·《广告设计》课程 | 第14页 |
·项目教学的内涵 | 第14-15页 |
·项目小组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对已有研究的总体认识 | 第17-18页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8-19页 |
·主要研究思路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项目教学在中等职校《广告设计》课程中的特点与意义 | 第19-23页 |
·中等职校学生个性发展特点 | 第19页 |
·中等职校项目教学的特点 | 第19-20页 |
·中等职校《广告设计》课程实行项目教学的意义 | 第20-23页 |
·促进教师教学思维的变革 | 第21页 |
·推进《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 第21页 |
·推动《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 第21页 |
·促进师资队伍的优化建设 | 第21-22页 |
·培养和提高中职生的实践技能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中等职校《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31页 |
·教学现状 | 第23-27页 |
·教学目标(见附录A、B) | 第23-24页 |
·师资情况(见附录A) | 第24-25页 |
·教材情况(见附录A) | 第25页 |
·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训情况(见附录B) | 第25-26页 |
·教学管理及评价(见附录A、B) | 第26-27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7-31页 |
·教学目标与计划制定不太合理 | 第27页 |
·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双师队伍缺乏 | 第27-28页 |
·教材陈旧,课程内容实用性不强 | 第28页 |
·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实训场所与设备薄弱 | 第28页 |
·学校教学管理僵化、评价模式单一 | 第28-31页 |
第四章 基于项目教学的《广告设计》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框架的构建 | 第31-49页 |
·基本原则 | 第31-34页 |
·以学生为“主” | 第31-33页 |
·坚持动手原则 | 第32页 |
·坚持现有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相互结合 | 第32页 |
·坚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 第32-33页 |
·以实践为“主” | 第33页 |
·学生学习过程要实践性 | 第33页 |
·内容的设计要具有实践性 | 第33页 |
·以适度性为原则 | 第33-34页 |
·要把握项目任务实施的各种资源条件利用的“度” | 第33页 |
·项目任务的设计要适度调整教学内容 | 第33-34页 |
·项目的设计要分阶段 | 第34页 |
·基本要求 | 第34-36页 |
·学校相关制度的支持 | 第34-35页 |
·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 第35页 |
·项目内容选择要合理 | 第35-36页 |
·学校要建立稳定的实践环境和设施 | 第36页 |
·应注意的问题 | 第36-38页 |
·项目的选择必须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 | 第36-37页 |
·项目教学中合理定位师生角色 | 第37-38页 |
·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 | 第37页 |
·正确定位学生的角色 | 第37-38页 |
·评价方式 | 第38-40页 |
·内部评价 | 第38-39页 |
·外部评价 | 第39-40页 |
·管理 | 第40-49页 |
·学校主导方向 | 第40-41页 |
·完善制度建设,监控教学过程 | 第40-41页 |
·加强双师队伍的建设 | 第41页 |
·校系以及教研组研究设计 | 第41-43页 |
·校系要合理制订课程计划,定期修订项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 第41-42页 |
·教研组要建立与项目教学相关的课题组 | 第42-43页 |
·协调教师自编项目教材和资料 | 第43页 |
·专任教师灵活指导 | 第43-49页 |
·科学分组,建立小组目标 | 第43-45页 |
·合理分工,建立个人问责制度 | 第45页 |
·选好项目组长,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 | 第45-46页 |
·监控学生学习行为,提供实践技能指导 | 第46页 |
·健全评教评学制度,加强小组评价与奖励制度,增强反馈 | 第46-47页 |
·严格抓好项目实施中教学秩序和课堂教学质量 | 第47-49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
附录 A | 第55-57页 |
附录 B | 第57-59页 |
附录 C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