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5页 |
1 大豆抗虫性研究进展 | 第11-21页 |
·大豆主要害虫的种类及危害 | 第11-13页 |
·大豆抗虫性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 第13-15页 |
·大豆抗虫性机制 | 第15-17页 |
·大豆抗虫性与茸毛着生状态的关系 | 第17页 |
·大豆抗虫性遗传与抗虫育种 | 第17-19页 |
·大豆抗虫性的QTL定位及抗虫基因工程 | 第19-21页 |
2 野生大豆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野生大豆的形态特征 | 第21页 |
·野生大豆的分布 | 第21-22页 |
·野生大豆的主要优异性状 | 第22-23页 |
·野生大豆资源的利用 | 第23-24页 |
3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s)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构建原理 | 第24页 |
·染色体代换片段的鉴定方法 | 第24-25页 |
·染色体代换片段长度的估算方法 | 第25页 |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QTL定位方法 | 第25-26页 |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应用 | 第26-28页 |
4 植物茸毛分子研究进展 | 第28-32页 |
·拟南芥茸毛发育过程 | 第28-29页 |
·控制茸毛发育的关键基因 | 第29-32页 |
·茸毛发育的调控模式 | 第32页 |
5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2-35页 |
第二章 大豆对斜纹夜蛾抗性的相关QTL/片段定位 | 第35-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8页 |
·试验材料 | 第35页 |
·试验方法 | 第35-3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7页 |
·幼虫重和蛹重的表型变异 | 第38-40页 |
·QTL/片段定位 | 第40-47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7-51页 |
第三章 大豆叶片茸毛性状的相关QTL/片段定位及其与斜纹夜蛾抗性的相关性分析 | 第51-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试验材料 | 第51页 |
·试验方法 | 第51-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8页 |
·叶片茸毛性状的表型变异 | 第52-54页 |
·QTL/片段定位 | 第54-58页 |
·大豆叶片茸毛性状与斜纹夜蛾抗性的相关性分析 | 第58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58-61页 |
第四章 大豆GmTTG1基因的克隆、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1-8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1-68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61-62页 |
·试验方法 | 第62-64页 |
·大豆GmTTG1a基因的克隆 | 第64-66页 |
·植物过表达载体pMDC83-GmTTG1的构建 | 第66-68页 |
·大豆GmTTG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8-82页 |
·大豆总RNA提取与反转cDNA结果检测 | 第68-69页 |
·大豆GmTTG1a基因的克隆 | 第69页 |
·BP反应与LR反应结果检测 | 第69-70页 |
·大豆GmTTG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70-82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82-85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 | 第85-87页 |
1 全文主要结论 | 第85-86页 |
2 主要创新点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7页 |
附录 | 第97-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