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艺术史论文

影像呈现与重构:新中国纪实影片研究(1949-1976)--以传统文化观念为视角

目录第1-9页
中文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6页
绪论第16-31页
 一、 研究背景与缘起第16-22页
 二、 纪实影片研究现状述评第22-28页
 三、 研究方法第28页
 四、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第28-31页
第一章 纪实影片的创作及特点(1949-1976)第31-45页
 第一节 纪实影片的创作背景第31-35页
 第二节 纪实影片的创作概貌及特点第35-45页
  一、 创作概貌第35-42页
  二、 创作特点第42-45页
第二章 自然观的呈现与重构:“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第45-84页
 第一节 “天人合一”观念的历史渊源第47-49页
 第二节 “人定胜天”观念的发展演变第49-52页
 第三节 纪实影片对“人定胜天”观念的呈现与重构(1949-1976)第52-84页
  一、 题材选择与“人定胜天”观念的呈现与重构第53-60页
  二、 造型表征与“人定胜天”观念的呈现与重构第60-76页
  三、 “人定胜天”观念重构的内在驱动第76-84页
第三章 政治伦理观的呈现与重构:“家国同构”第84-110页
 第一节 “家国同构”观的历史渊源第85-90页
 第二节 中国电影与“家国同构”观第90-95页
 第三节 纪实影片与“家国同构”观念的呈现与重构(1949-1976)第95-110页
  一、 “国家利益”至上第96-99页
  二、 “党”“国”符号的合二为一第99-101页
  三、 “私人空间”的“国有化”第101-104页
  四、 性别定位与国家中心第104-110页
第四章 文艺价值观的呈现与重构:“文以载道”到“影以载道”第110-152页
 第一节 “文以载道”到“影以载道”的发展第113-120页
  一、 “文以载道”观的历史渊源第113-115页
  二、 “影以载道”观的历史发展第115-120页
 第二节 纪实影片的“载道”历史第120-126页
 第三节 纪实影片对“载道”观的呈现(1949-1976)第126-149页
  一、 叙事结构展示“载道”功能第129-136页
  二、 场景呈现“载道”功能第136-144页
  三、 “色彩”修辞强化“载道”功能第144-149页
 第四节 纪实影片对“载道”观的重构(1949-1976)第149-152页
第五章 影像观的呈现与重构:“影戏”观第152-187页
 第一节 中国电影理论与“影戏”观第152-164页
  一、 关于“影戏”的论争与定型第153-156页
  二、 “影戏”观念发展历史第156-164页
 第二节 “影戏”观与电影创作第164-172页
  一、 早期电影创作与“影戏”观第165-169页
  二、 新中国的电影创作与“影戏”观第169-172页
 第三节 纪实影片与“影戏”观的呈现(1949-1976)第172-183页
  一、 人物形象的定型化第173-174页
  二、 “幕表”式的叙事单元第174-179页
  三、 戏剧冲突律第179-180页
  四、 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策略第180-181页
  五、 注重表现,疏离写实第181-183页
 第四节 纪实影片对“影戏”观的重构(1949-1976)第183-187页
第六章 民俗与民族艺术形式的呈现与重构(1949-1976)第187-200页
 第一节 纪实影片中的民俗、民族仪式第188-194页
  一、 传统民俗仪式的借用与呈现第188-191页
  二、 “仪式”化的影像第191-192页
  三、 少数民族仪式的借用与呈现第192-194页
 第二节 传统艺术与政治表述第194-197页
 第三节 作为修辞的传统民俗和民族艺术第197-200页
第七章 对传统观念影像呈现与重构的反思第200-228页
 第一节 传统观念影像呈现与重构的必然第200-205页
  一、 传统观念的稳定性第201-203页
  二、 传统观念重构的必然性第203-205页
 第二节 影像修辞与话语策略第205-211页
  一、 影像修辞第205-208页
  二、 话语策略第208-211页
 第三节 政治想象与观念纠结第211-222页
 第四节 景观呈现与纪实影片第222-228页
附录第228-284页
 重要参考资料第228-282页
  一、 参考文献第228-236页
  二、 参考影片第236-282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282-284页
  一、 公开发表的论文第282页
  二、 参与的科研项目第282-283页
  三、 获奖情况第283-284页
后记第284-286页

论文共2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变带隙铜铟镓硒薄膜材料及器件光电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政治规训下的电影批评--1949-1979年中国电影论争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