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人源原卟啉原氧化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符号说明第11-12页
第一章 原卟啉原氧化酶研究背景介绍第12-35页
 第一节 原卟啉原氧化酶的介绍第12-18页
     ·原卟啉原氧化酶在细胞中的定位第12-13页
     ·原卟啉原氧化酶催化的反应第13-16页
     ·原卟啉原氧化酶的催化机理研究第16-18页
 第二节 原卟啉原氧化酶的研究意义第18-23页
     ·原卟啉原氧化酶在医学上的研究价值第19-23页
     ·原卟啉原氧化酶在农药学上的研究价值第23页
 第三节 原卟啉原氧化酶结构的研究现状第23-33页
     ·烟草线粒体原卟啉原氧化酶晶体结构研究第24-27页
     ·粘球菌Myxococcus xanthus原卟啉原氧化酶晶体结构研究第27-30页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原卟啉原氧化酶晶体结构研究第30-33页
 第四节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33-34页
 第五节 论文结构安排第34-35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5-55页
 第一节 实验材料第35-40页
     ·实验材料第35-39页
     ·试剂配方第39-40页
 第二节 实验原理与方法第40-55页
     ·基因克隆,蛋白表达与纯化第40-44页
     ·蛋白质结晶第44-46页
     ·晶体处理技术第46-47页
     ·数据收集及处理第47页
     ·晶体结构的解析第47-49页
     ·结构模型质量的检验第49-50页
     ·原卟啉原氧化酶及其突变体活性测定第50-51页
     ·原卟啉原氧化酶在溶液中聚合状态的测定第51-53页
     ·分子对接原理第53-55页
第三章 人源原卟啉原氧化酶晶体学研究第55-80页
 第一节 基因克隆与蛋白表达纯化第56-67页
     ·基因克隆第56-62页
     ·人源原卟啉原氧化酶的表达第62-63页
     ·人源原卟啉原氧化酶的纯化第63-66页
     ·人源原卟啉原氧化酶与亚铁螯合酶共表达蛋白的纯化第66-67页
 第二节 结晶条件的筛选与优化第67-72页
     ·人源原卟啉原氧化酶结晶条件的筛选第67-68页
     ·人源原卟啉原氧化酶结晶条件的优化第68-71页
     ·人源原卟啉原氧化酶与亚铁螯合酶共表达蛋白的结晶尝试第71-72页
     ·人源原卟啉原氧化酶与底物类似物共结晶的尝试第72页
 第三节 衍射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第72-74页
     ·衍射数据的收集第72-73页
     ·衍射数据的处理第73-74页
 第四节 人源原卟啉原氧化酶结构的解析和修正第74-78页
     ·人源原卟啉原氧化酶晶体位相的确定第74-75页
     ·人源原卟啉原氧化酶结构的修正第75-78页
 第五节 人源原卟啉原氧化酶与底物的分子对接第78-80页
第四章 人源原卟啉原氧化酶的结构与功能分析第80-100页
 第一节 人源原卟啉原氧化酶整体结构的分析第80-81页
 第二节 人源原卟啉原氧化酶与同源蛋白结构的比较第81-82页
 第三节 人源原卟啉原氧化酶的聚集状态分析第82-84页
 第四节 人源原卟啉原氧化酶活性空腔结构与功能的分析第84-89页
     ·辅酶FAD与酶的结合第84-85页
     ·抑制剂AF与酶的结合第85-87页
     ·底物与酶的结合第87-89页
 第五节 从结构学角度分析混合型卟啉病的发生机理第89-98页
     ·影响FAD与酶结合的突变体第90-95页
     ·影响底物结合的突变体第95-96页
     ·影响酶疏水核心形成的突变体第96-97页
     ·影响酶亲水表面的突变体第97-98页
     ·影响酶分子二级结构的突变体第98页
 第六节 人源原卟啉原氧化酶在除草剂开发中的应用第98-100页
全文总结第100-101页
附录 博士期间参与的其它课题研究α-1,4糖苷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第101-122页
 第一部分 人麦芽糖苷酶C端结构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第101-112页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102-106页
     ·人麦芽糖苷酶C端结构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第106-112页
     ·人麦芽糖苷酶C端结构域研究小结第112页
 第二部分 α-胰腺淀粉酶与抑制剂复合物的晶体结构研究第112-121页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113-114页
     ·α-胰腺淀粉酶与抑制剂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分析第114-121页
 小结:高效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开发的新方向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种重要食源性致病菌O血清型分子分型系统的建立、两株不同宿主来源的大肠杆菌比较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研究
下一篇:STIM1分子生化特性研究及其生理功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