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长距离引水工程冰水情预警技术研究的意义 | 第10-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引黄明渠河道冰水情检测方法 | 第15-17页 |
| ·新型冰水情检测方法的提出 | 第17-18页 |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基于水的物理特性研究冰水情检测技术及其检测方法 | 第20-40页 |
| ·自然水的基本物理与化学特性 | 第20-27页 |
| ·温度变化对自然水的导电特性的影响 | 第27-30页 |
| ·水的电导率的测量方法与存在的问题 | 第30-34页 |
| ·冰水情传感器检测原理 | 第34-38页 |
| ·冰水情传感器的设计思路 | 第34-35页 |
| ·冰水情传感器电路可集成性实验 | 第35-36页 |
| ·冰水情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原理 | 第36-38页 |
| ·冰水情检测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几个理论与技术难题 | 第38-40页 |
| 第三章 基于被测介质的R-T特性差异实现冰水情检测机理的仿真与现场试验 | 第40-52页 |
| ·自然水导电特性的实验室仿真 | 第40-46页 |
| ·自然水导电特性的野外河道现场试验 | 第46-51页 |
| ·实验结果分析及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基于被测介质等效电阻-温度梯度特性差异的冰水情检测传感器与数据处理系统的研制 | 第52-62页 |
| ·R-T冰水情检测传感器 | 第52-54页 |
| ·冰水情智能化现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设计与研制 | 第54-57页 |
| ·传感器数据采集算法与软件的设计 | 第57-61页 |
| ·基于经验阈值确定空气、冰与水的界面位置的处理算法 | 第57-58页 |
| ·“最小二乘法变点冰水情数据处理算法” | 第58-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引水工程明渠现场冰层厚度的工程试验 | 第62-72页 |
| ·引黄入晋水源地万家寨水库冬季冰水情连续监测试验与数据分析 | 第62-65页 |
| ·黄河内蒙三湖口河道冬季冰水情连续监测试验与数据分析 | 第65-69页 |
| ·现场工程应用试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 第69-72页 |
| 第六章 防冰冻水位传感器的探索研究与冰水情检测系统的设计 | 第72-102页 |
| ·数字化防冰冻水位传感器检测原理 | 第72-73页 |
| ·防冰冻水位传感器的研制与试验 | 第73-85页 |
| ·感应式数字化水位传感器 | 第73-79页 |
| ·防冰冻水位传感器的设计与试验 | 第79-85页 |
| ·冰水情检测系统的总体构成和设计 | 第85-100页 |
| ·硬件电路的总体设计和工作原理 | 第86-96页 |
| ·系统的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96-10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 第七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 第102-106页 |
| ·论文所做工作 | 第102-103页 |
| ·论文工作的创新点 | 第103-104页 |
| ·进一步的研究与建议 | 第104-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16页 |
| 附录1 水结冰过程空气、冰与水电阻值随温度变化实验记录数据 | 第116-126页 |
| 致谢 | 第126-128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