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农民工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绪论第12-22页
 一、 研究意义第12-13页
  (一) 现实意义第12页
  (二) 理论意义第12-13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一) 国内外关于农民工政治参与研究第13-15页
  (二) 国内外关于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第15-17页
 三、 相关概念与理论第17-20页
  (一) 相关概念界定第17-18页
  (二) 相关理论基础第18-20页
 四、 研究方法第20-22页
  (一) 文献分析法第20页
  (二) 比较分析法第20页
  (三) 访谈调查法第20-21页
  (四) 问卷调查法第21-22页
第一章 农民工政治参与:从传统路径到现代网络第22-29页
 一、 传统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局限第22-25页
  (一) 政治参与渠道受阻第22-23页
  (二) 政治参与效能感差第23-25页
 二、 网络政治参与的优势第25-26页
  (一) 网络政治参与具有超时空、超地域的特点第25页
  (二) 为农民工政治参与提供了便利的渠道第25-26页
  (三) 网络政治参与的平等性促进了政治公平第26页
 三、 网络对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潜在影响第26-29页
  (一) 积极影响第26-28页
  (二) 消极影响第28-29页
第二章 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第29-34页
 一、 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领域第29-30页
  (一) 政治接触第29页
  (二) 政策咨询、建议第29页
  (三) 选举参与第29-30页
 二、 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途径第30-34页
  (一) 政府网站第30-31页
  (二) 网络论坛第31-32页
  (三) 博客和微博第32-34页
第三章 当代中国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第34-38页
 一、 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水平的问题第34-35页
  (一) 网络政治参与程度低第34页
  (二) 网络政治参与目的狭隘第34-35页
  (三) 农民工对网络政治参与不了解第35页
 二、 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中非制度化的问题第35-38页
  (一) 非制度化第35-36页
  (二) 非理性问题第36-38页
第四章 农民工有序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8-42页
 一、 参与度水平低问题的原因第38-39页
  (一) 农民工的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第38页
  (二) 政府引导不足第38-39页
 二、 农民工网络非制度参与问题的原因第39-42页
  (一) 制度化参与渠道缺失第39-40页
  (二) 有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第40页
  (三) 缺乏对政府、社会的信任第40-42页
第五章 当代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制度化改进第42-45页
 一、 国外相关经验借鉴第42-43页
  (一) 法律法规的建设第42页
  (二) 重视网络政治参与民主第42页
  (三) 建立有特色的电子政府第42-43页
 二、 对当代中国农民工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改进第43-45页
  (一) 内部改进第43页
  (二) 外部改进第43-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1页
致谢第51-52页
附录Ⅰ:访谈提纲第52-53页
附录Ⅱ:关于农民工网络使用调查问卷第53-55页
附录Ⅲ: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职人员勤政监督长效机制研究--以武汉市“治庸问责”为例
下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文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