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7-17页 |
1 攻击性综述 | 第7-11页 |
·攻击性的概念 | 第7页 |
·攻击性的理论 | 第7-10页 |
·生物学派理论 | 第7-8页 |
·生物社会学派的观点 | 第8-9页 |
·社会学习理论 | 第9页 |
·认知理论 | 第9页 |
·一般情绪攻击性模型 | 第9-10页 |
·攻击性的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攻击性的测量 | 第10页 |
·攻击性与人格 | 第10页 |
·攻击性的性别差异研究 | 第10-11页 |
2 负性情绪综述 | 第11-13页 |
·负性情绪的概念界定 | 第11页 |
·负性情绪的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负性情绪的测量 | 第11-12页 |
·负性情绪与人格 | 第12页 |
·负性情绪的性别差异研究 | 第12-13页 |
·负性情绪与攻击性的关系 | 第13页 |
3 大学生愤怒调节能力综述 | 第13-17页 |
·情绪调节能力的概念 | 第13-14页 |
·情绪调节的模型 | 第14页 |
·情绪调节能力的维度 | 第14-15页 |
·情绪调节能力的测量 | 第15-16页 |
·情绪调节能力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第2章 问题提出和研究假设 | 第17-18页 |
·问题提出 | 第17页 |
·研究假设 | 第17-18页 |
第3章 问卷编制 | 第18-24页 |
·研究被试 | 第18页 |
·研究工具和施测程序 | 第18-19页 |
·研究结果 | 第19-24页 |
·项目的初步筛选 | 第19页 |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19-21页 |
·信、效度分析 | 第21-22页 |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22-24页 |
第4章 实证调查和关系研究 | 第24-31页 |
·正式施测 | 第24页 |
·研究工具 | 第24页 |
·研究被试 | 第24页 |
·对调查结果的描述性分析 | 第24-28页 |
·大学生愤怒调节能力的分析 | 第24-26页 |
·大学生负性情绪的描述性分析 | 第26页 |
·攻击性的描述性分析 | 第26-28页 |
·大学生的负性情绪、愤怒调节能力和攻击性的关系 | 第28页 |
·大学生的负性情绪、愤怒调节能力对攻击性的影响 | 第28-31页 |
·大学生的负性情绪、愤怒调节能力对攻击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愤怒调节能力在负性情绪对攻击性影响中的中介效应 | 第29-31页 |
第5章 讨论 | 第31-36页 |
·自编问卷的内容和结构 | 第31-32页 |
·大学生负性情绪、愤怒调节能力和攻击性的表现及特点 | 第32-34页 |
·大学生负性情绪的特点 | 第32页 |
·大学生愤怒调节能力的特点 | 第32-33页 |
·大学生攻击性的特点 | 第33-34页 |
·大学生负性情绪、愤怒调节能力和攻击性的关系 | 第34-35页 |
·大学生负性情绪和攻击性的关系 | 第34页 |
·大学生愤怒调节能力和攻击性的关系 | 第34页 |
·大学生负性情绪和愤怒调节能力的关系 | 第34-35页 |
·大学生负性情绪、愤怒调节能力对攻击性的回归分析 | 第35-36页 |
第6章 总结 | 第36-37页 |
·研究结论 | 第36页 |
·研究不足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