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电镀回收液再生处理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镍电镀回收液中有机物的来源 | 第10-11页 |
| ·镍回收利用方法 | 第11-13页 |
| ·有机物的去除方法 | 第13-15页 |
| ·电渗析技术 | 第15-21页 |
| ·电渗析技术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 ·电渗析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 ·电渗析基本过程与伴随过程 | 第17-19页 |
| ·电渗析的特点 | 第19-20页 |
| ·常见的几种电渗析工艺 | 第20-21页 |
| ·本文选择的镍电镀回收液的再生处理方法及其优势 | 第21页 |
| ·课题选题的依据、意义及创新点 | 第21-23页 |
| ·课题选题依据 | 第21-22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2页 |
|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化学沉淀法实验研究 | 第23-30页 |
| ·实验仪器及药品 | 第2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 ·镍离子的检测分析 | 第23-26页 |
| ·评价指标 | 第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6-28页 |
| ·pH值对Ni(OH)_2沉淀层体积的影响 | 第26-27页 |
| ·温度对Ni(OH)_2沉淀层体积的影响 | 第27-28页 |
| ·反应时间对Ni(OH)_2沉淀层体积的影响 | 第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电渗析法实验研究 | 第30-49页 |
| ·实验器材 | 第30-31页 |
| ·实验仪器 | 第30页 |
| ·实验试剂 | 第30-31页 |
| ·实验主要材料 | 第31页 |
| ·镍回收液 | 第31页 |
| ·镍离子的检测和有机物的检测 | 第31-33页 |
| ·回收液中Ni~(2+)的检测--EDTA滴定法 | 第31-33页 |
| ·有机物(COD)的检测 | 第33页 |
| ·离子交换膜的预处理及其性能指标 | 第33-34页 |
| ·离子交换膜的预处理 | 第33-34页 |
| ·离子交换膜的基本物理化学指标 | 第34页 |
| ·评价指标 | 第34-36页 |
| ·COD相对去除率 | 第34-35页 |
| ·浓缩室中镍离子的相对浓缩率 | 第35页 |
| ·能耗 | 第35-36页 |
| ·电渗析装置 | 第36页 |
| ·实验流程 | 第36-37页 |
| ·电渗析操作步骤 | 第37页 |
| ·正交实验 | 第37-42页 |
|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38-42页 |
| ·单因素实验 | 第42-46页 |
| ·工作电压对COD的相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 ·淡室流量对COD相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 ·浓室流量对COD相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 ·重复验证实验 | 第45-46页 |
| ·运行时间对电渗析运行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 ·运行时间对浓、淡室内Ni~(2+)浓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 ·运行时间对浓室中COD的影响 | 第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9-51页 |
| 结论 | 第49页 |
| 建议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