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回顾 | 第13-19页 |
·国外研究回顾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回顾 | 第15-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及预期结论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侧翻模拟试验设计及侧围立柱弯曲分析 | 第23-36页 |
·生存空间的定义 | 第23-25页 |
·整车翻滚模拟试验的设计 | 第25-26页 |
·侧翻试验台的设计 | 第25页 |
·整车侧翻模拟试验 | 第25-26页 |
·客车准静态等效侧翻模拟试验 | 第26页 |
·薄壁梁弯曲分析 | 第26-35页 |
·薄壁梁的定义 | 第26-27页 |
·薄壁梁的弯曲正应力的计算 | 第27-32页 |
·客车侧翻过程中侧围立柱弯矩计算 | 第32-33页 |
·腰梁局部 T 型接头抗弯截面系数 W 的计算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客车车身骨架侧翻安全性评价指标 | 第36-44页 |
·生存空间的评价方法 | 第36-40页 |
·生存空间的试验评价方法 | 第36页 |
·生存空间的仿真评价方法 | 第36-38页 |
·生存空间评价方法的改进 | 第38-40页 |
·碰撞加速度 | 第40-41页 |
·吸能特性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客车车身骨架侧围腰梁局部接头模型的性能优化 | 第44-71页 |
·客车车身骨架侧围腰梁局部接头的常见形式 | 第45-48页 |
·不同腰梁局部接头结构的对比分析 | 第48-55页 |
·侧围截断的选取 | 第48-50页 |
·四种接头模型承载能力的对比分析 | 第50-55页 |
·模型 2 结构性能优化 | 第55-69页 |
·模型 2 接头结构尺寸的几何分析和参数选取 | 第55-58页 |
·模型 2 结构性能的对比分析 | 第58-69页 |
·材料厚度对腰梁 T 型接头结构性能的影响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模型 2 在车身骨架封闭环中的应用 | 第71-83页 |
·车身骨架封闭环侧翻模拟试验的可行性 | 第71-73页 |
·封闭环的定义 | 第71页 |
·封闭环的吸能要求 | 第71-72页 |
·车身骨架封闭环的分配质量 | 第72-73页 |
·车身骨架封闭环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73-77页 |
·整车骨架封闭环的选取 | 第73-74页 |
·车身骨架封闭环模型的建立 | 第74-77页 |
·两种接头模型车身骨架封闭环侧翻试验对比分析 | 第77-82页 |
·车身骨架封闭环侧翻变形特征分析 | 第77-78页 |
·封闭环侧围与地板横梁角度的变化特征 | 第78-79页 |
·乘员空间的变形位移 | 第79-80页 |
·碰撞区测量点加速度的对比 | 第80-81页 |
·吸能特性对比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83-86页 |
1、全文总结 | 第83-84页 |
2、不足与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学术成果 | 第89页 |
科研项目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