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IAA对水稻苗期生理特性和N、P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1 绪论第9-26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植物氮磷吸收利用的基本原理第10-12页
     ·植物对氮的吸收利用第10-11页
     ·植物对磷的吸收利用第11-12页
   ·植物氮磷吸收的分子机理第12-16页
     ·植物氮磷代谢的分子机理第12-14页
     ·植物氮磷吸收利用调控第14-16页
   ·植物生理调节剂对植物株型形成的影响第16-21页
     ·植物生理调节剂概述第16-17页
     ·植物生理调节剂在作物上的应用概况第17页
     ·植物生理调节剂对植物生理效应第17-18页
     ·植物生理调节剂对植物营养的影响第18-19页
     ·植物生理调节剂对植物矿质元素吸收的作用第19页
     ·植物生理调节剂对植物品质的影响第19-20页
     ·植物生理调节剂对植物基因水平的影响第20-21页
   ·植物生长素对植物株型形成的影响第21-25页
     ·植物生长素概述第21-22页
     ·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第22-23页
     ·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第23-25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5-26页
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6-28页
   ·试验材料第26页
   ·试验方法与处理第26页
   ·样品采集与测定第26-27页
     ·常规供氮样品采集与测定第26-27页
     ·低氮且不添加 IAA 的样品采集与测定第27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27-28页
3 水稻苗期生长特性对不同浓度 IAA 的响应第28-35页
   ·引言第28-29页
   ·结果与分析第29-32页
     ·不同浓度 IAA 对水稻根长和根重的影响第29-30页
     ·不同浓度 IAA 对水稻株高和地上部重量的影响第30-31页
     ·不同浓度 IAA 对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31-32页
   ·讨论第32-33页
   ·结论第33-35页
4 IAA 处理后水稻苗生长对氮胁迫的响应第35-43页
   ·引言第35-36页
   ·结果与分析第36-40页
     ·根系的生长特性第36-37页
     ·地上部生长特性第37-38页
     ·叶绿素含量第38-39页
     ·氮和磷含量第39-40页
   ·讨论第40-41页
   ·结论第41-43页
5 主要结论第43-44页
致谢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街道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性研究
下一篇:Gabor框架与小波框架的性质与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