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

城市街道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绪论第11-19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页
   ·国内外城市街道研究概况第11-16页
     ·国外的相关代表理论第12-13页
     ·国外城市街道的成功范例第13-15页
     ·我国道路园林绿化的历史沿革第15-16页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重点第16-17页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框架第17-19页
     ·研究方法第17页
     ·研究框架第17-19页
2.城市街道绿化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第19-33页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第19-23页
     ·街道与道路第19-20页
     ·城市景观第20页
     ·城市街道绿化景观设计第20-22页
     ·城市街道绿化景观常用的专用技术名词第22-23页
   ·城市街道景观环境的设计要素第23-25页
     ·地形第23页
     ·植物第23-24页
     ·道路第24页
     ·建筑小品第24-25页
     ·街道照明第25页
   ·城市街道绿化的形式分类第25-33页
     ·城市街道类型第25-26页
     ·城市街道规划设计形式第26-29页
       ·一板二带式第26-27页
       ·二板三带式第27页
       ·三板四带式第27页
       ·四板五带式第27-28页
       ·其他形式第28-29页
     ·城市街道绿化各组成部分的种植设计第29-33页
       ·街道绿化种植的类型第29-30页
       ·人行道绿化第30页
       ·分隔带绿化第30-31页
       ·街旁绿化第31-33页
3.基于地域性文化特色的城市街道绿化景观设计的研究第33-45页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第33-34页
     ·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第33-34页
     ·标准化进程对城市特色的影响第34页
   ·城市街道空间地域性的探讨第34-36页
     ·城市街道空间的地域性第34-35页
     ·城市街道空间地域性的重要性第35-36页
   ·基于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街道绿化景观设计第36-42页
     ·构成要素第36-39页
       ·形象要素第36-38页
       ·文化要素第38-39页
     ·基本原则第39-42页
       ·生态观赏性原则第39-40页
       ·整体统一性原则第40页
       ·以人为本的原则第40-41页
       ·继承、创新历史的原则第41页
       ·地域文化特色原则第41页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41-42页
   ·塑造地域性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目标及意义第42-45页
4.实例分析——山西省太原市街道景观设计的地域性分析第45-77页
   ·研究区域第45-49页
     ·太原市自然地理概况第45页
     ·太原市城市绿化概况第45-46页
     ·太原市街道绿化景观建设条件分析第46-49页
       ·有利因素第46-48页
       ·不利因素第48-49页
   ·太原地区植物种植文化形成方式第49-55页
     ·生活民风习俗第49-50页
     ·古树名木与市花市树第50-53页
     ·以植物命名的地方第53-55页
     ·太原市主要城市街道植物绿化的断面布置形式第55-60页
   ·太原市各类型代表街道植物景观设计规划分析第60-74页
     ·交通性街道绿化景观设计现状分析第60-63页
       ·景观设计理念第60-61页
       ·道路交通规划第61页
       ·景观设计分析及改造第61-63页
     ·生活性街道绿化景观设计现状分析第63-68页
       ·景观设计理念第64页
       ·道路交通规划第64页
       ·景观设计分析及改造第64-68页
     ·商业性街道绿化景观设计现状分析第68-74页
       ·景观设计理念第69-70页
       ·道路交通规划第70页
       ·景观设计分析及改造第70-74页
   ·太原市城市街道绿化景观树种选择整理第74-77页
     ·人行道绿化树种选择第74页
     ·分车带绿化树种选择第74页
     ·太原市主要观花树种整理成表(见表4.3)第74-75页
     ·太原市主要观果树种整理成表(见表4.4)第75-76页
     ·太原市主要观叶树种整理成表(见表4.5)第76-77页
5.结论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图录第81-83页
表录第83-8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地关系视角的绿洲乡土景观模式研究--以鄯善县麻扎村为例
下一篇:IAA对水稻苗期生理特性和N、P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