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改性ZrO2基催化剂催化1,4-丁二醇选择性脱水制3-丁烯-1-醇

中文摘要第1-14页
ABSTRACT第14-1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选题背景第17-45页
   ·引言第17页
   ·3-丁烯-1-醇的合成研究现状第17-25页
     ·3-丁烯-1-醇合成路线简介第17-20页
     ·1,4-丁二醇脱水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第20-25页
   ·酸碱双功能催化剂研究现状第25-31页
     ·均相酸碱双功能催化剂第26页
     ·多相酸碱双功能催化剂第26-31页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31-32页
     ·选题依据第31-32页
     ·研究内容第32页
 参考文献第32-45页
第二章 实验装置及主要测试表征手段第45-51页
   ·催化剂制备所用的试剂及仪器第45-46页
     ·主要试剂第45页
     ·实验仪器第45-46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46-47页
     ·N_2物理吸脱附第46页
     ·X-射线衍射(XRD)第46页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第46页
     ·CO_2/NH_3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NH_3-TPD)第46-47页
   ·1.4-丁二醇脱水反应性能评价第47-48页
     ·固定床评价装置第47-48页
     ·不同载气下的1,4-丁二醇脱水第48页
     ·1,4-丁二醇脱水的稳定性实验第48页
   ·反应产物分析第48-51页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第48页
     ·产物分析第48页
     ·结果计算第48-51页
第三章 单一组分氧化物催化1,4-丁二醇选择性脱水性能第51-61页
   ·引言第51页
   ·实验部分第51-52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51-52页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52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52页
   ·结果与讨论第52-58页
     ·单一组分氧化物催化1,4-丁二醇气相脱水反应性能第52-54页
     ·单一组分氧化物催化剂表征结果第54-57页
     ·催化剂表面酸碱性质与反应活性的关系第57-58页
   ·小结第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第四章 碱土类金属氧化物改性ZrO_2催化1,4-丁二醇脱水性能比较研究第61-71页
   ·引言第61页
   ·实验部分第61-62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61-62页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62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62页
   ·结果与讨论第62-67页
     ·催化剂催化1,4-丁二醇脱水反应性能第62-63页
     ·催化剂表征结果第63-66页
     ·催化剂表面酸碱性质与反应活性的关系第66-67页
   ·小结第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第五章 CaO-Zr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1,4-丁二醇脱水性能第71-85页
   ·引言第71页
   ·实验部分第71-72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71-72页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72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72页
   ·结果与讨论第72-82页
     ·CaO-ZrO_2催化剂催化1,4-丁二醇脱水反应性能第72-74页
     ·CaO-ZrO_2催化剂的织构、结构及表面酸碱性质第74-80页
     ·CaO-ZrO_2催化剂上酸碱活性中心的协同催化作用第80-82页
   ·小结第82页
 参考文献第82-85页
第六章 MgO-Zr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1,4-丁二醇脱水性能第85-97页
   ·引言第85页
   ·实验部分第85-86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85-86页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86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86页
   ·结果与讨论第86-93页
     ·MgO-ZrO_2催化剂表征结果第86-90页
     ·MgO-ZrO_2催化剂催化1,4-丁二醇脱水反应性能第90-91页
     ·MgO-ZrO_2催化剂上酸碱活性中心的协同催化作用第91-93页
   ·小结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7页
第七章 CaO改性SiO_2-ZrO_2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1,4-丁二醇选择性脱水性能第97-105页
   ·引言第97页
   ·实验部分第97-98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97-98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98页
     ·催化剂的评价第98页
   ·结果和讨论第98-101页
     ·SiO_2-ZrO_2复合氧化物及负载CaO催化剂催化1,4-丁二醇脱水反应性能第98-99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99-101页
     ·催化剂上酸碱活性中心的协同催化作用第101页
   ·小结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5页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第105-109页
   ·引言第105页
   ·论文的主要结论第105-106页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106页
   ·后续工作设想第106-109页
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111-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嗜热四膜虫三种含有锌指结构域蛋白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靶向四链体DNAs邻菲罗啉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