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性食品中硒的形态分析方法的建立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语表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1-28页 |
·硒在环境中的分布 | 第11-21页 |
·硒在地壳和土壤中的分布 | 第11-12页 |
·大气中硒的含量 | 第12-13页 |
·水体中硒的含量以及环境中主要的硒化合物 | 第13-14页 |
·植物中硒的含量 | 第14-16页 |
·硒在人体内的分布及其吸收和代谢 | 第16-17页 |
·硒生物功能的二重性 | 第17-19页 |
·部分地区居民的日硒摄入量和部分食品的硒限量标准 | 第19-21页 |
·硒形态分析实验中样品的保存 | 第21页 |
·硒形态分析的前处理方法 | 第21-23页 |
·不同形态硒的分离与检测方法 | 第23-27页 |
·气相色谱分离与检测 | 第23页 |
·毛细管电泳分离和检测 | 第23页 |
·体积排阻色谱(SEC) | 第23-24页 |
·离子交换色谱(IEC) | 第24-25页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 | 第25-26页 |
·离子对色谱(IP-HPLC) | 第26页 |
·多维色谱连用技术 | 第26-27页 |
·其他联用技术 | 第27页 |
·讨论 | 第27-28页 |
2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8-32页 |
·研究背景 | 第28-30页 |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32-36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仪器 | 第33页 |
·试剂 | 第33页 |
·样品制备 | 第33页 |
·总硒测定 | 第33-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6页 |
4 仪器条件的研究与确立 | 第36-48页 |
·引言 | 第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40页 |
·仪器 | 第36-37页 |
·试剂 | 第37-38页 |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方案 | 第38页 |
·流动相浓度的选择方案 | 第38页 |
·流动相pH的选择方案 | 第38页 |
·氢化物发生装置条件的优化方案 | 第38-39页 |
·盐酸浓度的选择方案 | 第38-39页 |
·硼氢化钾浓度的选择方案 | 第39页 |
·原子荧光检测测量条件的优化方案 | 第39-40页 |
·光电倍增管负高压的选择方案 | 第39页 |
·灯电流的选择方案 | 第39页 |
·载气流量的选择方案 | 第39-40页 |
·屏蔽气流量的选择方案 | 第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6页 |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 | 第40-41页 |
·流动相浓度的选择 | 第40-41页 |
·流动相pH的选择 | 第41页 |
·氢化物发生装置条件的优化 | 第41-43页 |
·盐酸浓度的选择 | 第41-42页 |
·硼氢化钾浓度的选择 | 第42-43页 |
·原子荧光检测测量条件的优化 | 第43-46页 |
·负高压对信噪比的影响 | 第43页 |
·灯电流对信噪比的影响 | 第43-44页 |
·载气流量对信噪比的影响 | 第44-45页 |
·屏蔽气流量对信噪比的影响 | 第45-46页 |
·讨论 | 第46-48页 |
5 前处理方法的筛选与建立 | 第48-54页 |
·引言 | 第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仪器 | 第48页 |
·试剂 | 第48页 |
·提取方法 | 第48-49页 |
·方法优化方案 | 第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3页 |
·提取方式的选择 | 第49-50页 |
·提取剂甲醇水体积比的选择 | 第50-51页 |
·不同超声时间的选择 | 第51-52页 |
·提取次数的选择 | 第52-53页 |
·讨论 | 第53-54页 |
6 方法验证 | 第54-60页 |
·方法的检出限 | 第54页 |
·方法的准确度 | 第54-56页 |
·方法的重现性 | 第56-57页 |
·所确立方法的标准曲线 | 第57-60页 |
7 所建立的方法在植物性食品中的应用 | 第60-72页 |
·前言 | 第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0页 |
·蔬菜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第60页 |
·植物性食品中硒的形态分析 | 第6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0-71页 |
·十字花科类植物性食品图谱 | 第62-63页 |
·百合科类植物性食品图谱 | 第63-64页 |
·科类植物性食品图谱 | 第64-66页 |
·菊科和伞形花科类植物性食品的图谱 | 第66-67页 |
·禾本科植物性食品图谱 | 第67-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8 总结 | 第72-74页 |
·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72页 |
·检测方法准确性研究 | 第72-73页 |
·方法的应用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附录Ⅱ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