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1 绪论 | 第12-4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3-16页 |
·工业园区 | 第13-14页 |
·高科技园区 | 第14-15页 |
·生态科技新城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6-34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6-26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26-34页 |
·文献述评 | 第34页 |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34-36页 |
·论文框架 | 第34-36页 |
·研究方法 | 第36页 |
·研究的价值及创新点 | 第36-40页 |
·研究价值 | 第36-37页 |
·创新点及难点 | 第37-40页 |
2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的思想来源与理论依据 | 第40-74页 |
·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的思想资源 | 第40-48页 |
·中国传统生态科技思想为生态科技新城建设提供了思想资源 | 第40-44页 |
·西方生态科技思想为生态科技新城建设提供了思想借鉴 | 第44-46页 |
·现当代西方生态和科技思想 | 第46-48页 |
·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48-62页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科技思想 | 第48-57页 |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生态科技思想 | 第57-62页 |
·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的理论指导 | 第62-74页 |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 | 第62-64页 |
·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 | 第64-68页 |
·党的十八大对科技创新的新要求 | 第68-70页 |
·党的十八大对城镇化建设的新观点 | 第70-74页 |
3 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的现实基础与客观要求 | 第74-96页 |
·全球生态环保运动与新型工业的发展促动生态科技新城建设 | 第74-81页 |
·基于否定传统工业发展模式而兴起的全球生态环保运动 | 第74-77页 |
·生态环保之下系统论与循环经济介入工业园建设 | 第77-79页 |
·生态工业与科学城建设为现代工业园转型提供契机 | 第79-81页 |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园发展为生态科技新城建设提供的基础和经验 | 第81-86页 |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园的建设历程 | 第81-82页 |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 第82-84页 |
·新世纪我国工业园建设的生态化趋势 | 第84-86页 |
·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促使高新科技园区走生态科技新城之路 | 第86-96页 |
·城市化运动推动高新科技园区向产业新城市升级 | 第87-92页 |
·经济转型与产业技术升级驱动高新科技园区转型 | 第92-94页 |
·生态科技新城是建设美丽宜居城市的必然选择 | 第94-96页 |
4 世界先进高科技园区的发展趋势与经验借鉴 | 第96-109页 |
·世界先进高科技园区发展个案分析 | 第96-101页 |
·自由发展型——美国硅谷 | 第96-97页 |
·政府引导型——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园 | 第97-98页 |
·政府管理型——日本筑波科技城 | 第98-100页 |
·政府强制型——新西伯利亚科技城 | 第100-101页 |
·世界先进高科技园区的发展趋势 | 第101-105页 |
·以高科技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 第101-102页 |
·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 | 第102-103页 |
·以科技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 第103-104页 |
·向生态科技新城转型 | 第104-105页 |
·世界先进高科技园区建设的经验与借鉴 | 第105-109页 |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作用相结合 | 第105-106页 |
·倡导低碳产业发展 | 第106-107页 |
·注重培育中小企业集群 | 第107页 |
·建设良好文化与生活条件 | 第107-109页 |
5 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的价值取向与顶层设计 | 第109-143页 |
·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的价值取向 | 第109-115页 |
·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追求 | 第109-111页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目标 | 第111-113页 |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要求 | 第113-114页 |
·科技、生态、城市高度融合的现实价值选择 | 第114-115页 |
·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的基本理念 | 第115-119页 |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 | 第116-117页 |
·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有机融合 | 第117-118页 |
·生态园区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 | 第118-119页 |
·生态科技新城建设基本原则 | 第119-124页 |
·以“总体规划”引领建设全局 | 第119-120页 |
·以“生态为本”指导建设实践 | 第120-121页 |
·以“科技为翼”助推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 | 第121-122页 |
·以“产业支撑”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 第122-123页 |
·以“多元融合”建设生态科技新城 | 第123-124页 |
·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的总体规划思路 | 第124-135页 |
·生态科技新城总体规划的基本思想 | 第124-125页 |
·生态科技新城总体规划的原则 | 第125-126页 |
·生态科技新城的产业布局 | 第126-128页 |
·生态科技新城的科技创新体系 | 第128-130页 |
·生态科技新城的循环经济体系 | 第130-135页 |
·政府在生态科技新城建设中的作用 | 第135-143页 |
·理念创新,引导生态科技新城建设 | 第135-136页 |
·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支撑生态科技新城建设 | 第136-139页 |
·实施合理的政策,支持生态科技新城建设 | 第139-142页 |
·发挥主导作用,组织生态科技新城建设 | 第142-143页 |
6 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的模式选择与实践探索 | 第143-176页 |
·我国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的主要模式 | 第143-148页 |
·产业新城模式 | 第144页 |
·田园新城模式 | 第144-145页 |
·资源新城模式 | 第145-146页 |
·智慧新城模式 | 第146-148页 |
·南昌高新区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的实践探索 | 第148-176页 |
·南昌高新区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的基础与条件 | 第149-153页 |
·南昌高新区生态科技新城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153-155页 |
·南昌高新区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的战略定位与建设目标 | 第155-157页 |
·生态科技新城的总体规划与实践 | 第157-173页 |
·南昌高新区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的保障措施 | 第173-176页 |
结束语 | 第176-178页 |
参考文献 | 第178-183页 |
致谢 | 第183-184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情况 | 第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