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关于政治学习内容的研究 | 第14-15页 |
·关于政治学习方式的研究 | 第15-16页 |
·关于政治学习渠道的研究 | 第16-18页 |
·关于政治学习评估的研究 | 第18-19页 |
·研究目标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 | 第21-27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 第21-27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7-28页 |
2. 高校教师政治学习概述 | 第28-33页 |
·高校教师政治学习的特点 | 第28-29页 |
·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 | 第28页 |
·具有严整的科学性 | 第28-29页 |
·具有强烈的渗透性 | 第29页 |
·高校教师政治学习的功能 | 第29-33页 |
·有利于帮助教师树立远大理想信念 | 第29-30页 |
·有利于促进教师个人全面发展 | 第30-31页 |
·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 第31-32页 |
·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第32-33页 |
3. 高校教师政治学习现状、问题与成因分析 | 第33-42页 |
·抽样及样本概括 | 第33-34页 |
·高校教师政治学习的现状概述 | 第34-35页 |
·高校教师政治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40页 |
·学习内容陈旧,更新满足不了需要 | 第35-36页 |
·学习方式单一,形式激发不了兴趣 | 第36-37页 |
·学习渠道狭窄,传播适应不了形势 | 第37-38页 |
·话语体系刻板,表达感染不了读者 | 第38-39页 |
·评估体系欠缺,评价体现不了科学 | 第39-40页 |
·高校教师政治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0-42页 |
·高校对复杂的社会形势敏感性较差 | 第40-41页 |
·高校对教师政治学习重视不够 | 第41页 |
·高校教师自身对政治学习认识不足 | 第41-42页 |
4 增强高校教师政治学习实效性的对策 | 第42-69页 |
·丰富学习内容,提升高校教师政治学习的吸引力 | 第42-51页 |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为基础 | 第42-46页 |
·以社会热点、焦点、难点学习为主体 | 第46-48页 |
·以现代大学制度和依法治校理论为支撑 | 第48-51页 |
·创新学习方式,增强高校教师政治学习的辐射力 | 第51-54页 |
·主题发言式 | 第51页 |
·讨论辩论式 | 第51-52页 |
·专家辅导报告式 | 第52页 |
·演讲与知识竞赛式 | 第52-53页 |
·案例分析式 | 第53-54页 |
·拓宽学习渠道,扩大高校教师政治学习的影响力 | 第54-59页 |
·继续发挥传统平面媒体优势 | 第54-55页 |
·不断拓展虚拟网络学习空间 | 第55-57页 |
·充分挖掘影音系统传播功效 | 第57页 |
·加强应用掌上学习便利平台 | 第57-59页 |
·改变话语体系,强化高校教师政治学习的感染力 | 第59-63页 |
·言语传递平等性与真诚性相融合 | 第60-61页 |
·话语风格时代性与生活性相融合 | 第61-62页 |
·语言表达人本性与明理性相融合 | 第62-63页 |
·建立科学评估指标体系,保证高校教师政治学习的效果 | 第63-69页 |
·构建高校教师政治学习科学评估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 第63-65页 |
·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与赋权 | 第65-66页 |
·评估指标权重的科学性验证 | 第66-69页 |
5. 保障高校教师政治学习实效性措施落实的几个着力点 | 第69-71页 |
·尊重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发展效能 | 第69-70页 |
·挖掘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功能 | 第70页 |
·坚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 第70-71页 |
·注重教师政治学习过程的沟通反馈效应 | 第71页 |
结语 | 第7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经典著作类 | 第74页 |
专著类 | 第74-76页 |
重要文件 | 第76-77页 |
期刊类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 | 第82-100页 |
一致性检验 | 第82-87页 |
高校教师政治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 第87-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