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地基和基础的理论和计算论文

挡土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及抗滑桩加固边坡简化计算方法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9页
   ·研究背景第13-14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挡土桩与土体相互作用研究现状第15-34页
     ·主动桩研究现状第19-25页
     ·被动桩研究现状第25-34页
   ·研究思路与构架第34-36页
   ·研究内容第36-39页
第二章 挡土桩-土相互作用压力法模型第39-64页
   ·引言第39-40页
   ·弹性地基反力法第40-43页
     ·简介第40-41页
     ·地基梁齐次挠曲微分方程及解析解第41-43页
   ·地基反力模量研究现状第43-53页
     ·由压缩模量E_s(modulus of compressibility)确定第43-48页
     ·由土体弹性模量E_(50)确定第48页
     ·由土体不排水强度C_u确定第48-49页
     ·水平地基模量k_h与深度关系第49-52页
     ·测试方法及其影响第52-53页
     ·水平地基模量k_h工程参考取值第53页
   ·抗滑桩-土相互作用弹性压力法模型第53-60页
     ·抗滑桩与土体相互作用分析第53-54页
     ·抗滑桩受力分析及解析解的推导第54-59页
     ·算例验证第59-60页
   ·工程实例及参数影响分析第60-63页
     ·工程实例概况第60-61页
     ·计算参数与计算工况第61页
     ·计算结果及其分析第61-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三章 挡土桩-土相互作用位移法模型第64-103页
   ·引言第64-65页
   ·抗滑桩-土体相互作用位移法弹性模型第65-75页
     ·抗滑桩受力分析及计算模型第65-66页
     ·抗滑桩-土相互作用控制方程及其求解第66-68页
     ·算例验证第68-69页
     ·影响因素分析第69-75页
   ·基坑开挖对邻近单桩影响的弹性分析第75-82页
     ·基坑开挖引起坑外土体自由位移场第76-77页
     ·基坑临近桩基与土体相互作用分析第77页
     ·邻近桩基-土相互作用控制方程求解第77-79页
     ·实例验证第79-82页
   ·抗滑桩-土体相互作用位移法塑性模型第82-101页
     ·土体极限抗力研究现状第83-92页
     ·理想弹塑性地基反力模型第92-94页
     ·抗滑桩弹塑性内力分析方法第94-99页
     ·算例验证第99-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四章 抗滑桩加固边坡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数值分析方法第103-132页
   ·引言第103-105页
   ·ABAQUS计算方法与数值实施第105-119页
     ·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第105-106页
     ·基于强度折减技术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第106-112页
     ·边坡稳定性强度折减法算例第112-119页
   ·抗滑桩加固边坡的数值分析第119-130页
     ·ABAQUS软件实现抗滑桩加固边坡耦合分析第119-121页
     ·抗滑桩加固边坡算例分析第121-130页
   ·本章小结第130-132页
第五章 抗滑桩加固边坡简化计算方法研究第132-159页
   ·引言第132-133页
   ·抗滑桩加固边坡研究现状第133-138页
     ·抗滑桩加固边坡试验研究第133-134页
     ·抗滑桩与岩土体相互作用研究第134-135页
     ·抗滑桩加固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第135-138页
   ·抗滑桩加固边坡设计方法第138-151页
     ·圆弧滑动简单条分法第139-141页
     ·滑面搜索的非线性规划技术第141-142页
     ·最优设桩位的确定第142-148页
     ·设桩位置坡体的自由位移第148-150页
     ·桩身内力及挠度计算第150-151页
   ·计算实例第151-157页
     ·电子表格计算危险滑动面第151-153页
     ·确定抗滑桩提供的抗滑力第153-154页
     ·确定设桩位置第154-155页
     ·坡体自由位移场及抗滑桩内力的迭代计算方法第155-157页
   ·本章小结第157-159页
结论第159-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7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79-180页
致谢第180-181页
附录第181页

论文共1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州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供应研究
下一篇: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经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