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广州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供应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2页
   ·研究背景第14-17页
     ·住宅建设发展概况——市场主导的房屋供给方式第14-15页
     ·政府职能的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变化第15-16页
     ·居民需求的丰富——优质化、多样化、差异化第16-17页
   ·研究内容界定第17-21页
     ·背景:市场体制下的居住开发第17页
     ·研究对象: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第17-20页
     ·研究内容: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供应”第20-21页
   ·研究目标与路径第21-23页
     ·提升城市规划对居住区公共设施配置的调控水平第21-22页
     ·探讨居住区公共服务的经济支撑和运营模式第22页
     ·研究路径第22-23页
   ·已有研究基础第23-36页
     ·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关研究第23-25页
     ·公共产品方面的研究第25-31页
     ·关于政府公共行政方面的研究第31-33页
     ·实践经验:国外公共产品供应方式第33-36页
   ·研究框架第36-37页
   ·研究方法第37-38页
 本案小结第38页
 参考文献第38-42页
第二章 居住区公共服务供应的内涵解析第42-56页
   ·居住区公共服务供应的价值取向第42-45页
     ·社会公平第42-43页
     ·兼颐效率第43-44页
     ·适度标准第44-45页
   ·居住区公共服务供应的利益主体第45-48页
     ·政府部门第45-46页
     ·市场主体:开发商第46-47页
     ·社会公众:居民第47页
     ·技术人员:规划师第47-48页
   ·影响居住区公共服务供应的主要要素第48-54页
     ·技术因素第48-50页
     ·经济因素第50-51页
     ·制度因素第51-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6页
第三章 广州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供应现状第56-96页
   ·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实施过程第56-62页
     ·公共设施规划的编制过程第56-57页
     ·居住区公共设施的建设实施第57-58页
     ·设施的综合验收第58-59页
     ·设施的移交接管第59-61页
     ·设施的产权界定第61-62页
   ·广州市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供应现状第62-85页
     ·目前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经费来源第62-66页
     ·各类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供应现状第66-80页
     ·居住区公共设施市场化经营现状第80-85页
   ·居住区公共设施供应存在的主要问题第85-95页
     ·实施程序不尽合理第85-88页
     ·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第88-92页
     ·供应方式低效第92-95页
 本章小结第95页
 参考文献第95-96页
第四章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技术标准第96-138页
   ·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标准的发展轨迹第96-100页
     ·国家标准的发展历程第96-98页
     ·广州市城市标准的发展历程第98-99页
     ·其他城市居住配套标准概况第99页
     ·国标及各城市居住配套标准小结第99-100页
   ·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标准的指标细则第100-113页
     ·对应居住人口的分级控制第100-102页
     ·对应功能类型的设施分类第102-104页
     ·对应居住需求的项目设置第104-112页
     ·对应服务人口的总量控制第112-113页
   ·各类设施分项评析第113-135页
     ·教育类设施第113-117页
     ·医疗卫生类设施第117-120页
     ·文化体育类设施第120-123页
     ·社区服务及行政管理类设施第123-127页
     ·金融邮电类第127-128页
     ·市政公用类第128-132页
     ·商业服务设施第132-134页
     ·各类设施总结第134-135页
   ·现有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标准的局限与不足第135-137页
 本章小结第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38页
第五章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调控第138-182页
   ·城市规划对居住区公共设施的调控作用第138-141页
     ·规划调控的要素第138-139页
     ·规划调控的基本原则第139-140页
     ·规划管理的内容第140-141页
   ·居住区公共设施的建筑面积总量控制第141-152页
     ·千人指标的控效力第141-145页
     ·“标准户”的控制方法第145-152页
   ·居住区公共设施的用地控制第152-161页
     ·公共设施的用地形态分类第152-153页
     ·公共设施的用地总量控制第153-156页
     ·公共设施的用地控制模式第156-160页
     ·公共设施的用地控制建议第160-161页
   ·规划管理实施案例第161-168页
     ·珠江新城某大型楼盘案例第161-165页
     ·白云区某保障性住房案例第165-167页
     ·蚕禺某小型楼盘案例第167-168页
     ·案例总结第168页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总量控制方法的讨论第168-180页
     ·总量控制的标准讨论第168-170页
     ·总量控制的内涵讨论第170-171页
     ·“标准户”的修正第171-173页
     ·主体责任讨论第173-178页
     ·公共设施总量控制的理想模式第178-180页
 本章小结第180-181页
 参考文献第181-182页
第六章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供应模式第182-214页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特征分类第183-193页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市场化运营策略第193-204页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实施建议第204-212页
     ·教育设施供应建议第205-206页
     ·医疗设施供应建议第206-207页
     ·文化体育设施供应建议第207-209页
     ·社区服务与行政管理设施供应建议第209-210页
     ·市政公用设施供应建议第210-211页
     ·商业设施供应建议第211-212页
 本章小结第212页
 参考文献第212-214页
第七章 结论第214-223页
   ·本文结论第214-218页
   ·本文创新点第218-220页
   ·待研究内容第220-223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23-23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235-236页
致谢第236-237页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237页

论文共2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固体废物焚烧过程二噁英与重金属排放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挡土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及抗滑桩加固边坡简化计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