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信社贷款利率定价模式探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国外学者的研究 | 第11-12页 |
·国内学者的研究 | 第12-14页 |
·文献综述小结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 第15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贷款利率定价理论及模式 | 第17-27页 |
·利率定价主要理论 | 第17-19页 |
·古典利率决定理论 | 第17页 |
·流动性偏好理论 | 第17页 |
·新古典经济学的可贷资金理论 | 第17-18页 |
·信贷配给理论 | 第18-19页 |
·影响贷款利率价格的因素分析 | 第19-21页 |
·资金供求状况 | 第19页 |
·风险因素 | 第19-20页 |
·成本因素 | 第20页 |
·银行与企业关系 | 第20-21页 |
·主要贷款定价模式 | 第21-24页 |
·成本加成模式 | 第21-22页 |
·价格领导模式 | 第22-23页 |
·客户盈利分析模式 | 第23-24页 |
·三种模式的综合评价 | 第24页 |
·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模式 | 第24-27页 |
·现行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 | 第24-25页 |
·现行贷款定价面临的问题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农信社贷款利率定价及模式构建 | 第27-42页 |
·利率定价背景 | 第27-28页 |
·利率市场化 | 第27页 |
·商业银行准备较为充分 | 第27-28页 |
·农信社面临的紧迫性 | 第28页 |
·定价现状 | 第28-29页 |
·贷款利率定价的组织管理 | 第28-29页 |
·贷款利率的模式 | 第29页 |
·存在问题 | 第29-31页 |
·贷款利率定价市场机制建设缺乏认识 | 第29-30页 |
·贷款利率水平较高 | 第30页 |
·执行贷款利率标准面临操作难题 | 第30页 |
·缺乏科学健全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 | 第30-31页 |
·农信社贷款利率定价模式构建 | 第31-40页 |
·基本假设 | 第31页 |
·主要思路 | 第31页 |
·遵循原则 | 第31-33页 |
·影响贷款利率定价要素分析 | 第33-35页 |
·贷款定价的机制构建 | 第35-38页 |
·模式构建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农信社贷款利率定价模式实证分析 | 第42-47页 |
·研究对象介绍及数据来源 | 第42-43页 |
·案例分析 | 第43-45页 |
·贷款企业 S | 第43-44页 |
·贷款企业 T | 第44-45页 |
·贷款企业 M | 第45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农信社贷款利率定价模式评价及建议 | 第47-49页 |
·农信社贷款利率定价模式评价 | 第47-48页 |
·农信社贷款利率定价模式达到预期效果 | 第47页 |
·农信社贷款利率定价模式的局限性 | 第47-48页 |
·推广贷款定价模式的几点建议 | 第48-49页 |
本文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件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