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3页 |
| 第2章 相关概述 | 第13-18页 |
| 2.1 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概述 | 第13-15页 |
| 2.1.1 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要素 | 第13-14页 |
| 2.1.2 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原则 | 第14-15页 |
| 2.2 贺州客家地域文化的概述 | 第15-18页 |
| 2.2.1 客家的源流 | 第15-16页 |
| 2.2.2 客家文化的形成 | 第16-18页 |
| 第3章 贺州客家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现状问题分析 | 第18-26页 |
| 3.1 贺州客家旅游的概况 | 第18-20页 |
| 3.2 贺州客家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现状 | 第20-22页 |
| 3.2.1 设计资源丰富 | 第20-21页 |
| 3.2.2 现代化设计元素的倾向严重 | 第21页 |
| 3.2.3 纪念品品牌设计不足 | 第21-22页 |
| 3.3 贺州客家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问题 | 第22-26页 |
| 3.3.1 纪念品包装设计粗糙 | 第22-23页 |
| 3.3.2 缺乏地域民俗特色的设计元素 | 第23-24页 |
| 3.3.3 包装设计品牌理念匮乏 | 第24-26页 |
| 第4章 贺州客家地域文化内涵及符号挖掘 | 第26-42页 |
| 4.1 贺州客家文化的内涵 | 第26-39页 |
| 4.1.1 语言文化 | 第26-27页 |
| 4.1.2 建筑文化 | 第27-29页 |
| 4.1.3 民俗文化 | 第29-31页 |
| 4.1.4 饮食文化 | 第31-38页 |
| 4.1.5 山歌文化 | 第38-39页 |
| 4.2 贺州客家文化特色元素的挖掘 | 第39-42页 |
| 4.2.1 贺州客家文化特色的无形元素 | 第39-40页 |
| 4.2.2 贺州客家文化特色的有形元素 | 第40-42页 |
| 第5章 贺州客家文化符号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建议 | 第42-48页 |
| 5.1 优化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资源 | 第42-43页 |
| 5.1.1 选择绿色环保包装材质 | 第42-43页 |
| 5.1.2 满足消费者视觉审美包装需求 | 第43页 |
| 5.2 深度挖掘贺州客家地域文化特色 | 第43-45页 |
| 5.2.1 融入客家传统图案 | 第43-44页 |
| 5.2.2 提炼客家传统色彩 | 第44-45页 |
| 5.2.3 借鉴客家传统造型 | 第45页 |
| 5.3 提高品牌设计理念 | 第45-48页 |
| 5.3.1 增加多样化的产品组合 | 第46页 |
| 5.3.2 提升品牌理念及定位 | 第46-48页 |
| 第6章 贺州客家文化符号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方法实践 | 第48-52页 |
| 6.1 设计思路 | 第48-49页 |
| 6.2 设计定位 | 第49页 |
| 6.3 设计方案 | 第49-50页 |
| 6.3.1 图案选择 | 第49页 |
| 6.3.2 色彩选择 | 第49-50页 |
| 6.3.3 材质选择 | 第50页 |
| 6.4 设计方案效果图与意见反馈 | 第50-52页 |
| 6.4.1 设计方案效果图 | 第50-51页 |
| 6.4.2 意见反馈 | 第51-52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 7.1 结论 | 第52-53页 |
| 7.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页 |